第四百三十二章 硝烟的味道
“过瘾,真是过瘾!” 李济伯拍着大腿,哈哈大笑。 “王爷,几千年来,恐怕除了当年的稷下学宫,就没有人敢如此辩论了!” 吴凯杰摇头晃脑的说道:“就算是稷下学宫也没有这个魄力,别忘了咱们是当着皇上的面,直斥君过,这份勇气千古未有,痛快啊!” 他们得意的说着,可是目光落在了顾振华身上,却发现这位王爷似乎无动于衷,根本不在乎。 “王爷,您不会觉得骂的还不够狠吧?就凭着黄宗羲的话,要是再过分,就直接拉着皇帝出来,动刀子了!” 顾振华把手中的茶碗放下,微微一笑:“说到底不过是猴戏一场,当不得真?” 李济伯的山羊胡来回晃动,气呼呼的说道:“这要是猴戏,老夫不知道什么能入王爷的法眼了!” “哈哈哈,李先生,皇帝骂得再狠有什么用?本朝不也有一个海刚峰吗?修修补补,已经没有意思了,必须反思的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国家制度!看出一个人有病不难,但是要治好这个病,却不容易啊!” 李济伯和吴凯杰互相看了一眼,说实话他们以为顾振华放出了黄宗羲,就是为了攻击皇权,目的自然是取而代之,可是听顾振华话中的意思,全然不是如此,这可太让人费解了! “王爷,从三皇五帝,一直以来,可都有皇帝啊。就如同天上的星辰一般,自然而然啊!” “李先生,星辰也在不断变化。只是我们离得太远看不到而已!”顾振华道:“要是有心篡位,攻击大明皇帝就是了,何必将火力对准历代皇权呢!” 吴凯杰点点头:“王爷,您真有治病的药方吗?” “嗯,说到底就是权力制约而已,说起来从秦汉以来,朝廷之上一直都有制衡。就拿本朝来说。内外牵制,有内阁,有司礼监。有锦衣卫,有东厂,环环相扣。基本上消除了权臣的可能,就便是强如张居正。也不过是借助李太后和内廷的力量。说到底太后和太监都是皇权的变种而已。这个牵制的体系之中,唯有皇权落在了外面。有了一个可以一言定生死的最后裁决者,所谓的制衡都没有了价值。” 李济伯仔细听着,道:“没错,大明臣子争的不过是圣眷而已,有了这个加身,哪怕是一个小官也可以无往不利。朝廷的规矩频频遭到破坏,所谓法度不过是君王一人的心思而已!” 坐在末位的阎应元皱着眉头说道:“王爷。说起来朝臣们也并非皇帝的走卒,大明有多少铁骨铮铮的言官。就比如海瑞,直刺君过,更有人被打了板子,甚至丧命。天下这么大,不是君王一人能说了算,从来都是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 顾振华微微一笑:“朝三暮四,骗人的把戏而已。士人集团和皇权是对立的不假,但是又是一伙的。皇帝有不受拘束的特权,士绅也有特权。就好像宝塔一般,皇帝站在了最顶端,无拘无束,朝臣士人匍匐在皇帝脚下。在他们的身下,才是亿万百姓!士人言官的劝谏也不过是为了这个体系不崩溃,他们能继续享受特权而已!” 听到了如此惊世骇俗的言论,在场的几个人都傻掉了。 仔细想想,的确不无道理,可是怎么想来,都有些不舒服。吴凯杰最先打破了沉默,思忖着说道:“王爷,您说的士人集团,包不包括我们啊?” “包括,本王还想拿你的狗头祭旗呢!” “啊!” 吴凯杰双腿发软,差点趴在了地上。 “王爷,卑职对您可是忠心耿耿,那个黄宗羲写书的时候,臣也是尽心竭力,您可不能……” “成了,说正题吧!”顾振华道:“刚刚得到了情报,八位蒙古王公入京,和多尔衮密谋,以本王计算,鞑子和咱们的决战马上就要到了。本王有信心恢复旧都,可是仗打完了,国朝的制度该是如何呢?是回到大明原本的轨道,我们当一个忠臣,还是本王篡位登基,也做一朝的开国帝王?” 顾振华轻轻踱步,苦笑着说道:“还真不想让我的子孙也被这么欺负着!从现在就开始讨论,拿出一个真正可行的方案,跳出兴衰治乱的怪圈,真正让华夏能永远繁荣昌盛下去!” 当皇帝,这恐怕是所能想到的极限了!可是顾振华竟然想得更远,要开创千古盛事,这几位大员也都热血沸腾。 李济伯笑着说道:“王爷所谋者大,老朽虽然驽钝之人,也愿意为王爷竭尽心力!” 阎应元想了想问道:“王爷,你以为weilai的朝廷,该是什么样的呢?” “平等,法治!” 顾振华毫不犹豫的吐出了这四个字:“只有消除了特权,包括皇帝的特权,士人的特权,才能人人平等,才能激发万民的才智。严明法律,上至一国之主,下至普通百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朝廷各部,分权制衡,互相配合。以内阁为核心,抽调封疆大吏组成内阁,遇事共同商议,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形成的决策皇帝也不能否决!” 几个人听到了这里,才明白顾振华为什么说刚刚的辩论只是一场猴戏!原来这位竟然要彻底扭转几千年理所当然的东西,骂骂皇帝算得了什么,连儒家宗法制度都要彻底抛弃,这才是真正的大手笔!
吴凯杰忍不住问道:“王爷,内阁权柄如此之重,万一他们破坏法律又该如何?” “那就是大家需要讨论的了!反正我们时间有的是。” 顾振华脸上突然带着一丝惫懒的笑容,说道:“在科学院的前面专门设一个讲坛,欢迎天下有识之士一同来辩论,不管说什么,哪怕就是骂本王,也绝不追究。我就不信,穷尽天下人的智慧,还没法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子吗!” 大明朝的讲学辩论并不少,可是几乎都是学术性的,什么心学和理学之争,什么圣人有心无心,性善性恶一类的玄而又玄的东西。 读书人都是如醉如痴,偏偏这个国家真正的wenti却没有人敢面对。顾振华的一道命令,彻底改变了态势。越来越多的读书人聚集到了开封,有一门心思捍卫圣人之道的传统读书人,他们很快聚集在了范克勤等人的门下。 另外一方离经叛道的年轻人都聚集在了黄宗羲的周围,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大派。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批官僚也参与其中,这主要是顾振华授意的,他们更多的从实务来谈种种弊端。 再有宋应星,汤若望,吴又可等人也频频登台,他们主要的任务是普及新知识,破解什么天人感应一类的胡说八道! 这个超级讲学活动也被称为中州讲坛,每天都有专们的报纸整理言论,向全国传播。前后竟然持续了二十年之久,彻底奠定了中华政体和法治的蓝图。甚至有西洋人介绍到了西方,掀起了他们的运动。 …… “大伴,满朝文武真如辽王所说,他们关心的并非是朕,而是关心他们自己啊!为了所谓圣人之言,他们能前赴后继。可是我大明危亡的时候,他们怎么不出来啊!是不是夷狄尊奉了圣道,也是他们的圣君了?” 戴莹满脸的愁容,说道:“主子所言甚是,只是那些士子攻讦圣上,老奴看着心碎,辽王就是背后的推手,老奴以为主子还是回京吧,那里安全一些……” “哈哈哈,大伴,朕哪也不去。辽王说要让朕制约自己的权力,不做九五之尊。其实真正要忍住诱惑的是他自己,朕何必给他创造谋朝篡位的机会呢!” “陛下,辽王有请!”周贺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说道:“鞑子动兵了,大战恐怕要来了!”(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