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民意
甘氏正在屋里吩咐丫头收拾行李,先把要送去哥嫂家的嫁妆衣裳整理出来装箱打包,顾旭今天倒是在家没有出门,她已经跟丈夫说了看房的事,借了三叔以前当玻璃作坊现在闲置下来的两个宅院,叫了工头花十来天的时候整修打扫一下就能搬过去。 顾旭对此没有意见,这么快就能找到临时过渡的房子他也轻松,而未来的新居落户在哪里他心里还没个主意,他也想时不时地上街看看打听打听。 甘氏正与丈夫讲到那两个宅院是相邻不相通,就听外面嘈杂,婆婆甩开身后拦阻她的下人,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 “甘氏,你好大的胆子!” 甘氏连忙站起身,并向后退了几步,与婆婆拉开距离,警惕地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婆婆何出此言?媳妇不明白。” “娘,出什么事了?有话好好说嘛!”顾旭站在母亲面前,但不是刻意保护妻子,而是甘氏先拉开了三人之间的距离,就是防着婆婆发疯。 “你问问你好媳妇,她是不是就找好房子了?!” “是找好了,借的顾昀以前当作坊的闲置宅子,整修一下,过十来天就能搬了。娘,这有什么问题?” “昨天老太君才说要分家,她今天就找好了房子,动作这么快,我的儿呀,你怎么就这么傻呀?” “我傻什么了?顾昀有现成的闲置宅子,他愿意借给我们这不是很好嘛?” “儿呀,你爹是老太君亲生儿子啊,若不是有人唆使她,她怎么会现在就说分家?!我告诉你吧,你媳妇这么快就找好了房子,就是因为她知道要分家,就是她唆使的!她挑拨我们家宅不和啊,儿子,你知不知道?!” “这不可能啊,娘,您想太多了。” “怎么不可能?!怎么不可能?!不是有人挑唆,老太君怎么会说分家?你是她的长孙,她最喜欢你了,从一生下来起,一天要看你几回,她说限期一个月,就算到了最后一天我们没搬,她还能真赶我们出门?老人家就是说说气话,哄哄她就能回心转意了,急着搬什么搬?你媳妇出去一趟就说看好了房子,就这么迫不及待?!她不是有预谋是什么?!” “婆婆,您信誓旦旦说我唆使老太君,说话要有证据!” “要什么证据?你敢说没有?” “没有!” “你敢发誓说没有?” “我发誓没有!” “你敢发毒誓?!” “好,我若是唆使老太君,顾旭出门被雷劈!天打五雷轰!” “啊?!” 顾二夫人和顾旭突然就呆住了,身边的下人们也一个个呆若木J。 “与我何干?!” “毒妇!毒妇!竟然拿我儿子发毒誓!!!”顾二夫人跳脚怒骂。 “顾旭是我男人,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发毒誓不是拿最重要的事物来起誓么?我拿顾旭起誓怎么不行?他要是真被雷劈死了我就成了寡妇,我还能情愿自己做寡妇也要诅咒自己丈夫不得好死?”甘氏理由充分,“所以我在这里郑重起誓,天上各路神明见证,若是我唆使老太君分家,顾旭出门天天被雷劈,头顶生疮,脚底流脓,逛青楼得花柳病,死无葬身之地。” 随着甘氏大声的发誓,屋里突然鸦雀无声,连顾二夫人都忘了发声,拿顾旭发这种毒誓怎么听着都怪怪的,可是又解释得好有道理,顾旭是二房嫡长子,顶顶尊贵的公子爷,用来发毒誓好像也没什么不妥,可就是哪里觉得奇怪,有什么地方解释不通。 “娘,都发了这么重的毒誓了,您总该相信了吧?不是您儿媳唆使的,是老太君自己的主意,大伯不是被朝廷训斥了么,我虽然是嫡长孙,可大伯是嫡长子,老太君当然首先顾着长房,不然的话,长房要是出了什么事,我们整个晔国公府都保不住,幸好现在只是分家,只要长房稳,大伯拉爹爹一把,我们将来还是能翻身的。” 顾二夫人已经这会儿没有理由再闹下去了,虽然她还是怀疑是儿媳妇唆使老太君分家,可她都拿自己丈夫发毒誓了,为了儿子好,顾二夫人就想算了,可转念一想又有些不甘心。 “你媳妇几时跟顾昀说好借他房子的?” “顾昀叫我们去找白蔻,当初做玻璃作坊的那两间宅院正好闲置的,钥匙在白蔻手上,先前出门去看了一下,觉得还行就借住了。”顾旭总算聪明了一回。 “做作坊的房子能住人?!” “住人是肯定能住的,就是小一些,容不下太多仆佣,娘,您得把您的下人都另外安置,只带贴身的服侍,等日后找好了大宅子再把他们接回来服侍您。” “连服侍的人都不能多带?那宅子那么小?!”一听服侍的人要大量减少,顾二夫人就不乐意起来。 “是啊,很小,平民宅院,容不下太多人,我们这些人住进去,再带几个贴身的和粗使的就行了,多出来的都要另外安置。” “怎么找个那么小的宅子啊?顾昀就没有更大的?” “上坊的地价这么贵,三叔生意起步阶段哪里买得起大宅子,不过他们现在在下坊一带颇有名气,婆婆要是不介意的话,我们全家搬到下坊去?”甘氏突然C嘴,“白蔻说了,下坊能租借到整栋的宅子,但动作要快,明年春闱,如今正是全国各地举人进京的时候,直隶地面的举人已经到的差不多了,等入冬以后,别说宅院了,连个柴房都难租。” “下坊?谁要去下坊?!中坊也不行!我们必须住上坊,坚决不能离开!我们这样的人家,一旦脱离了上坊的圈子,就再难回来了!儿呀,听娘的,一定要留在上坊,哪都不能去!听见没有?” “好好好,尽力尽力。” “不是尽力!是一定!中坊和下坊治安又差,住到那里去天天被贼盯着你们谁受得了?那里根本都不是人住的地方!” 甘氏听着这话就不乐意了,她哥嫂就住中坊,在上坊买普通宅子的钱在中坊能买大宅子,仆佣成群,不知道住得多舒服,街坊四邻都知道这是世家大族子弟的宅子,平日里根本无人S扰。 当然,这话只能在心里腹诽一下,甘氏是不会说出来的,她也想看看按照婆婆的要求,公中算完分家的财产后,得的钱够不够在上坊买个合她心意的宅子。 顾旭不想扫了母亲的兴,她说什么他都点头,也不去想这种不负责任的随便许诺,将来若是实现不了他母亲又会闹得怎样的天翻地覆,顾旭现在只想赶紧送了母亲出门,她一说话他就头疼。
顾二夫人被儿子哄住,带着人走了,嘴里还在嘀咕顾昀借的宅子太小了,要儿子抓紧时间去别处寻个大的,她不能没有人服侍,她好歹是官太太,住在小宅子里像什么样子。 顾旭连连点头,满口答应在上坊寻个好宅子一家人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甘氏不听他们母子絮叨,转头吩咐丫头们继续做事,备了笔墨给哥嫂写信,顾旭送了母亲回房,她也没有起身招呼一下,忙得不可开交。 下午甘宇文夫妻俩收到meimei的来信,次日就回了信,不但同意帮她暂存嫁妆安置下人,还问meimei想找个怎样的新宅子,打算安家在哪个坊,有什么要帮忙的只管跟哥嫂说。 若是只有meimei妹夫一家三口,甘二哥肯定是愿意接到自己家过渡这几个月,但这是分家,还带着亲家,即使自家有闲置房屋,哥嫂也不乐意做这个好人,可又心疼meimei,自然就想让meimei的新家住得离自家近一些,日常也好守望相助。 甘氏一面与哥嫂互通书信,一面收拾打包,又雇了区家大车行,把她换季下来的十多箱衣裳作为第一批行李送去了哥嫂家里。 工头那边也进展顺利,打扫房屋很简单,一两天就完事,主要是地面重新铺平等各种泥瓦活需要老天爷帮忙,好在这几天的天气都不错,甘氏得了老古的通知,随时可以搬家了。 于是甘氏又去看了一趟宅子,当真是锃光瓦亮窗明几净,她爽快地结了尾款,安排下人把日常生活需要的必需品陆续搬进去,一个月内搬家她一定能说到做到,不会拖到最后被老太君扫地出门。 顾二夫人乘着小轿也去看了一回,虽然不满意也没别的办法,她又想和儿子住一边,但甘氏拿那两个庶母无人约束为理由,硬是让婆婆住到隔壁去了,她这边就只住他们一家三口和必要的下人,其余的人手都由她哥嫂帮忙安置。 这两个宅子相邻而不相通,对甘氏来说真的是太好了。 都这么多天了,晔国公府三房家人要分家的事也都慢慢传开了,大老爷顾云安得了很多人的安慰,都感慨他背了这几年的黑锅终于能卸下来了。 而朝野上下酝酿了这么久的豫王赈灾一案的民情也积累到了顶点,在京的各地举子们天天上书请愿,群情激愤,强烈要求彻查赈灾真相,恢复太子名誉,严惩豫王,追究大成府所有官吏和乡绅的罪行,还世间一个公道。 在这些请愿的举人当中,大成府相邻府县的举子们声音最大,他们拿出各种各样的实例,来证明大成府多年为虎作伥,官县赵氏简直就是大成府的土皇帝,凡是过去上任的官员都要先拜他们的码头,与他们沆瀣一气才能坐稳自己的位子,不然就会被扣上各种罪名撤职贬谪,几十年来各种冤案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秘闻一经公开,就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出现了有人成群结队地围堵在豫王府和大公主府的门外向里面痛骂,只是大门后头没人,就算是下人也不乐意被人这么骂。 一直沉默的朝廷终于回应了民意,派出户部尚书为钦差大臣再去大成府,把每一寸地皮都查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