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神级学霸在线阅读 - 第七百四十一章 美国友人们

第七百四十一章 美国友人们

    塞西尔和林登面对面的碰上了。

    两名美国人,在异国他乡的食堂中碰面,还恰巧是一个行业的竞争者,这样的几率有多大。

    不用明言,双方都知道了对方的目的。

    塞西尔就隔着一个桌子,看着林登坐了下来,笑了笑,挑衅的说:“诺顿来的有点慢呀。”

    “我到中国几天时间了,而且,我记得不错的话,似乎是我约的杨锐在这里见面。”林登坐下来,没什么笑容的问:“纽约大学出版社收到了杨锐的投稿吗?我记得,杨锐好像是投稿给我们了吧。”

    塞尔西耸耸肩,似乎根本不屑于回答的样子,道:“纽约大学出版社,更适合杨锐这样的作者。”

    “因为纽约大学出版社的书价更高吗?”林登不屑的笑了起来。

    塞尔西不懂五十步笑百步的成语,只能直接回答攻击,说:“纽约大学出版社的效率更高,覆盖面更广,最重要的是,我们有纽约大学的支持,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将旗下的书籍推广出去。”

    “诺顿的全国网络更好。”林登撇撇嘴。

    “诺顿出版社比纽约大学出版社的渠道好,也许,但是比多大学出版社的联合渠道呢?”塞尔西的表情自信而自傲。

    林登眼皮跳了跳,道:“定价上百美元的书,多大学出版社联合,也没有意义。”

    在美国,教材出版的定价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简单来说,这可以看做是资本主义的恶根性,由于教育出版产业的极度商业化,使得美国的教育出版行业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并使得高价书横行。

    这种高价书,并不是中国式的五十元或者一百元人民币的高价书,而是动辄一百两百美元,甚至胆敢标价乃至两千美元的高价书。

    美国人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本教科书售价一千美元的话,能买得起的学生着实不多,一百美元也贵的离谱,都能吃一顿米其林,或者买一瓶很好的红酒了。

    美国高等教育的昂贵中间,教材着实挥了不小的作用,想想一个学期的书能买一辆二手车,读书四年的书费能够买一辆崭新的suV,也就能理解其中的负担了,普通中产阶级孩子都很难买全所有的教材,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就跟不用说了。

    电影里,那些怀里抱着几本精美的教科书,在校园中漫步的美女形象,完全可以翻译成漂亮女生怀揣厚厚的一叠现金徜徉的模样。

    高价教材造成的结果,就是教材的销售数量大打折扣,在美国畅销书动辄销量百万的时代,销量过五百的教科书往往就属于不错的行列了,销量过一千叫做畅销,销量过两千本谓之火爆……

    其结果是复印教材的行为极为普遍,二手教材的销量数倍于一手数量。

    毕业或者升学的学生,打折出售自己的高价书极为普遍,而新生购买二手书又是迫不得已,这个过程无限循环,造就了美国遍布全国大学的二手书店,至于老生的书直接卖给新生这种反商业运营的事情,有则有之,但与农对接一样不靠谱。

    而对教材的作者,通常也就是教授们来说,这样的结果并不是他们想看到的。一方面,他们著书立说的目的是更广泛的传播自己的学说,昂贵的教材不能达成这个目的,另一方面,想通过出版教材来赚钱的路子也行不通了。

    一本书的售价再高,教授的版税也很少有达到3%的,哪怕是以3%来计算,一本售价2美元的书的抽成也不过是6美元,一百本6美元,五百本3万美元就是常见数据了,而在现实中,2%甚至%的版税也是经常出现的,辛辛苦苦用几年的时间写一本书,收入只有三个月薪水的事是经常生的,只有极少数的教授的书能再版连连,拿到多一些的收入。

    但与商业出版起步数万,畅销数百万的数量相比,教材出版的直接盈利少之又少。

    反而是依托教材出版来赚钱的出版社,以及出版社关联的书店,能够赚到不菲的利润。

    纽约大学出版社这样的公司,是绝对保守的一派,也是最喜欢高价书的出版社之一,美国可没有物价局,一本书定价2美元还是2美元,没有人管得着。

    这种方案,其实是将利润集中给了出版社,而学者们为了出版书籍,往往缺少溢价能力。

    只要能出就行,这样的事情不止生在中国,也生在美国。

    当然,那些常年再版的教材的利润依旧是非常丰厚的,每年出版一次,每次上万册的级畅销书,对出版社来说,等于是每年上百万美元的固定收入,而且绝大多数的收入都能直接计入利润,非常舒服。

    塞尔西和林登同时而来,也是奔着现金奶牛来的。

    两人话不投机,互相攻击几句,就不再吭声了。

    他们不说话,刘院长等人反而变的不安心了。

    犹豫再三,刘院长道:“还是我去招呼吧,别杨锐还没来,就把老外给气走了。”

    “一起过去吧,还有几分钟就一点了,派个人再去找找杨锐,让他赶紧过来。”

    蔡教授话音刚落,就见杨锐从食堂另一边的侧门进来了。

    “总算来了。”卢月萍忍不住道:“杨锐也真是的,自己的事情也一点都不上心,蔡教授,杨锐听你的,你得说说他。”

    蔡教授无言以对,他也觉得杨锐来的太晚了。

    会见外国友人,不说提前一个小时到场,提前一刻钟是最起码的吧。

    “杨锐,要不要帮忙。”蔡教授还是决定主动上前,帮杨锐一把。他担心杨锐太不了解情况,以至于被外国人给蒙骗了。

    自然的,蔡院士也是明白,外国友人某些时候亦会骗人的道理。

    杨锐看到了蔡教授,笑了一下,准备说话,然后就看到了更多的教授们从后面拥过来。

    杨锐有些愣。

    蔡教授抬抬下巴,向外国友人的方向示意一下,杨锐就差不多理解了。

    “杨锐。”

    “ruiyang。”

    两名外国友人同时站了起来。

    “不好意思,我们来的晚了点。”刘院长代替杨锐向两名美国人道歉,引的两人又连忙说不客气。

    “杨锐同学比较年轻,做事可能不太周到,两位请坐,请坐,哎呀,不好意思,本来应该请你们到大一点的地方的,没想到……”

    “刘院长,没事儿。几句话的事。”杨锐显的很随意。

    王永都忍不住拉住杨锐,小声用中文道:“你怎么还大大咧咧的,这事儿多大啊,别人争表现都来不及呢。”

    在国外出版社出版书籍的确是很大的事,就4年的中国人来说,这种名誉,极其的难能可贵,即使全美一家出版社一年要出版上百种书籍,但能有一个中国人的出版物,也是非常稀罕的。

    比起荣誉来说,美国教授可能看不上的数万美元的稿酬也是很大的一笔钱。

    中国的教授在年代得有多穷,许多家庭都是处于节衣缩食状态的,最明显的事例是,当福利分房的政策施行的时候,很多教授,一家四五口人住着小平房,在明明有好房子大房子,但只需要付几千元的情况下,竟然会付不起这笔钱,以至于无法分到房子。

    卖煎饼的教授,卖茶叶蛋的教授,都是这个年代的新闻。

    可以想象,如果在国外出版书籍是轻松的事,又怎么可能会有教授愿意去卖茶叶蛋,甚至觉得卖茶叶蛋的收入高。

    哪怕是一千美元的版税,在这个时代也是很了不起的,起码买一套福利房再配齐家电没有问题。

    然而,在4年的大学里,不论去谁家串门,能配齐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的家庭,屈指可数。

    王永自己也是通过杨锐的关系,才能借可口可乐的名额,与老婆前往美国一游,因此,他也非常关心杨锐的利益,希望他能抓住这次机会,生怕美国友人因为杨锐的态度而有不同的意见。

    杨锐只是轻笑,《基因组学》是多牛的书啊,这样的学说,要说没人看到,或者别人看不到也就算了,但既然吸引了出版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