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巾帼志之乱世红颜在线阅读 - 第九章 决战序幕

第九章 决战序幕

    大汤对郑国的战争准备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为了发展生产,提升国力,早在开国之初,段思廉就采纳高文通、郭崇的建议,推广在河东、太行所实行的经验,颁布新的《均田令》,将战乱后荒芜的大片土地授予全国各地逃难到大汤境内躲避战乱的上百万流民耕种,征收谷物、绢帛。龙武元年年底,经段云娟、高文通、郭崇、景廉等群相共议,朝廷又根据现有民力,调整原有租调标准,规定每丁纳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此外不得横有调敛,切实降低农民负担。持续的惠民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即使在连年用兵的情况下,农业产量依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加上前朝留下的十余处粮仓储备,经郭崇、苏冰心的精打细算、统筹安排,大汤已经提前储存了足够十万军队和马匹食用半年的粮食草料。

    连年用兵必然带来庞大的军费开支,令政府财政捉襟见肘。段思廉和群臣都清楚,单靠吃前朝的老本是没有前途的,又不能额外增加农民的负担。幸好有富庶的巴蜀地区作为大后方。早在河东决战之初,段云娟就为了解决军费问题亲赴蜀中,面晤了益州道行台右仆射公孙越,共同研究,决定利用蜀中盛产的毛竹、稻米、蜀锦及盐铁矿产,开辟新的财源。同时发行国债,以政府信用为担保,向各地大户筹集资金,从龙武元年十月到龙武二年三月,共筹得钱物折合白银九百万金,保证了足够的军费供应。

    为了准备打大仗,段婉曦、彭鼎辉抓住春耕前的空档,开展了全军大练兵运动。大汤开国以来首次进行客场作战,面对的又是久经战阵、组织严密的郑军精锐,丝毫不敢疏忽大意。不光是现役军队或是带预备役性质的农民,大汤统治区内所有可以拿起武器,没有耕作任务的青壮年全部参加。府兵们由军府组织,就地训练,课目以武艺cao练、体能锻炼和装备使用训练为主,以备调用。负有作战任务的军队则由军官带队,兵部统一安排,开往指定区域集结。首先进行细致检查,无论人员马匹、武器装备,务求完整无缺,完好堪用,有不合格者立即淘汰更新。次练战术技术,举凡武艺、体能、格斗、武器使用乃至军阵队列、战术配合,均要求熟悉运用,在战场上游刃有余。最后进行大兵团、成建制的作战演练。段婉曦、彭鼎辉要求诸将从严从难,加强步骑协调,锻炼野战、攻坚、远程机动和地形转换适应等多方面的能力,务求“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确保此次出兵一战而胜。

    热火朝天的大练兵运动不但巩固和提高了汤军的战斗力,还大大振奋了举国军民的同仇敌忾之气,一时间举国上下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充满了决战必胜的信念。尚未开战,汤军已在气势上压过郑军。

    郑国的情况则截然相反。自从谷州大败后,郑军的士气遭到了重大打击。加上王唯岳治国无方,虚伪善变,任人唯亲,不少官员百姓不愿再为其卖命,纷纷潜逃,向汤廷投降。王唯岳为震慑逃亡者,实行严刑峻法,“家一人逃者,无少长皆坐为戮,父子、兄弟、夫妻许其相告而免之。又令五家相保,有全家叛去而邻人不觉者,诛及四邻。”由于疑神疑鬼,不相信臣下,王唯岳又把皇宫当成监狱,一旦对某个大臣产生疑忌,就将其及家属羁押在宫中。至于将领出兵,扣家属为人质,更是由来已久的“习惯”。王唯岳企图以严刑羁留留住臣民,却陷入了杀人越多,逃亡越甚的恶性循环中。连出城樵采的百姓都被严格限制,一时洛阳城“公私窘急,皆不聊生。”尚未开战,洛阳城已经陷入困顿之中,又输一筹。

    汤军全军大练兵,声势浩大,坐镇洛阳的王唯岳不会对此熟视无睹,他当然知道汤军平了陇西、河东之后,周边除了自己和窦融外已无别的强敌。何况之前同秦伯钧交战两个月,兵败而归。汤军不趁机攻打洛阳,那才是咄咄怪事。于是他也迅速行动起来,调兵遣将,征集粮草,准备应对汤军的进攻。王唯岳明确了自己作为守方的定位,借鉴先前打败瓦岗军和段婉曦浅水原、柏壁两战的成功经验,决定采取内线防御策略。他在统治区域内下达了全面动员令,征召所有适龄青年参军,并以洛阳城为核心,周密部署防御力量,以齐王世恽守洛阳南城,楚王世伟守宝城,太子玄应守东城,汉王玄恕守含嘉城,鲁王道徇守曜仪城。命左辅大将军杨公卿率外军二十八府骑兵,虎翼大将军单廷圭率内军二十八府骑兵,右游击大将军郭善才率内军二十八府步兵,左游击大将军跋野纲率外军二十八府步兵,共计四万人作为作战部队,由他本人亲自统领,准备借助洛阳坚城,顿挫汤军的攻势,并给予其毁灭性的打击。

    汤郑双方厉兵秣马,摩拳擦掌,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大决战就从这里拉开序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