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贾志刚说春秋在线阅读 - 第250节

第250节

    夫,高大英俊,孔伯姬早就对他垂涎三尺,后来老公死了,于是顺手牵羊,成其好事。【】

    孔伯姬跟弟弟的感情一向不错,暗地里派浑良夫去看望弟弟。蒯聩早就知道浑良夫是jiejie的面首,因此直接把浑良夫当姐夫接待了。

    “二姐夫,帮我把小兔崽子赶走,让我回去当国君,保证让你当上大夫,并且,免你三次死罪,怎么样”两人喝得高兴,蒯聩就开始利诱浑良夫。

    这个条件对于浑良夫来说是无法拒绝的,于是两人就达成协议,结了盟。

    浑良夫回到孔家,在床头上把这件事情对孔伯姬说了一遍,孔伯姬当即同意。

    十二月的时候,蒯聩在浑良夫的帮助下,潜入了孔家,之后在孔伯姬的帮助下,胁迫孔悝结盟,要赶走卫出公,迎蒯聩回来做国君。

    孔家的管家栾宁知道这件事情后,急忙带着卫出公出逃鲁国,同时派人通知子路,让子路前来救孔悝。

    高柴这个时候已经从孔家家臣转为卫国司寇,很受卫出公赏识,听说孔悝被挟持,国君逃命,感觉大事不妙。怎么办蜂刺入怀,解衣去赶。大难临头,逃命要紧。

    既然决定逃命,高柴不敢停留,换了一身衣服,匆忙起身。走在路上,就感觉好像有人在追自己一样。来到城门,看见城外有军士,以为是蒯聩派来捉自己的人,不敢出去。

    守门人是一个因为犯罪被砍掉了脚的人,看见高柴犹犹豫豫躲躲闪闪,知道他不敢走大门出去。

    “喂,往那边走,有一块城墙塌了,可以从缺口出去。”守门人主动指点高柴。

    “不行,君子不能翻墙的。”高柴拒绝了。

    “那,另外一边有一个洞,可以钻出去。”

    “不行,君子怎么能钻洞呢”高柴又拒绝了。

    “那,去我屋子里躲一躲吧。”

    这一次,高柴没有拒绝,到守门人的小屋子里躲了起来。

    过了一阵,高柴出来看看,发现城门内外都没有人了,这才确认自己是安全的。

    “你为什么要帮我你知道我是谁吗”高柴问。

    “你以为你换件衣服我就不认识你了看见我这脚没有,我的脚被砍了,当初就是你下的命令啊,你不是高柴吗”守门人轻轻地说,还带着一脸神秘的笑,让高柴浑身发毛。

    “那,那你为什么还要帮我”高柴紧张地问,他怀疑这是不是守门人的圈套。

    “因为我被砍脚是罪有应得啊。我记得当初你反复审理我的案子,翻看了许多法令,想要找出为我免罪的办法,可是还是没找到。宣判的时候,我看见你的脸色很难看,很可怜我。所以,虽然你砍了我的脚,我知道你内心很仁慈,行事又很公道,所以我不恨你,我敬佩你。这,就是我帮助你的原因了。”守门人说得很坦然,之后催高柴赶紧离开。

    高柴逃出了楚丘,在城外恰好遇上了子路。子路听说发生了政变,孔悝被挟持,于是驾着战车赶来了。

    “师兄,别去了,去了也没用。”高柴劝子路回去,他知道子路改变不了什么,却有可能搭上自己的老命。

    “不行,拿人家的工资,怎么能见死不救呢”子路坚持要去。

    “可是,城门已经关上了,进不了城,不如观望一下再说吧。”高柴撒了个谎,还要阻止子路去。

    “兄弟,我知道你是好意,可是我还是要去。你走吧,别拦着我。”子路还是坚持,驾着战车进了楚丘。

    一路疾驰,子路来到了孔家,孔家的门是真的关上了。孔家的家臣公孙敢从门缝里看见子路,对他喊:“你不要进来了,进来也没有用。”

    “公孙敢,你拿人家的工资不给人卖命,还好意思拦住我吗”子路大声喝问,他不知道,其实孔悝早已经和蒯聩达成了协议,根本不用他去救命。

    正在这个时候,门里有人出来,于是子路跳下战车,提着大戟,闯进门去。

    孔家建了一座高楼,就是准备万一有什么事好躲避的,各国的权臣都有这么个高楼。蒯聩和孔悝都在楼里,也是防着有人来攻打。

    “太子赶紧放了孔悝,劫持他也没用,我们不会让你得逞的。”子路到了楼下,大声喊着。

    蒯聩不知道外面是什么人,也不敢轻举妄动,但是绝不开门,更不会把孔悝放下去。

    “太子,你是个胆小鬼,再不放人,我就放火烧楼了。”子路又大声喊,开始从旁边捡柴禾准备放火。

    楼上的蒯聩一看,这要真的放起火来,那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了。你不就是一个人吗以为老子真怕你于是,蒯聩派了手下两个勇士下来迎战子路。

    算算年龄,这年子路已经六十二岁了,撒尿都尿不出三尺去了,也就是仗着一股气势在这里喊叫,真正遇上两个精壮勇士,哪里能是对手

    两三个回合下来,子路就呼哧带喘了,帽子带也被对方的大戟砍断了。子路一看,知道自己今天注定要挂了。

    “君子死,冠不免。”子路说了人生的最后一句话,意思是君子就算是死,帽子也不能掉了。说完,子路很从容地放下大戟,将帽子带系好。可是,没等他系好,两条大戟就已经刺到,两道血光,子路倒在地上,帽子跌落一旁。

    子路,就这样死于非命。

    而这个时候,孔悝正愉快地和自己的舅舅饮着酒。

    此后,孔悝立蒯聩为卫国国君,就是卫庄公。

    卫国政变的消息传到了孔子这里,孔子的脸色立即变得十分难看。

    “高柴会逃命,子路一定要死了。”孔子说,他太了解自己的学生了。

    随后的消息证实了孔子的推测,子路战死了。

    “子路死了子路死了。”孔子黯然地说,尽管他料到了结果,却依然无法接受。

    就在这个时候,高柴来到。

    “子路死了,高柴为什么不死呢”孔子问自己,他本来就瞧不起高柴,现在更瞧不起。

    高柴把自己逃跑的过程完完整整说了一遍,看着高柴一脸的疲惫,孔子突然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的性格决定每个人的行为,子路战死是对的,高柴逃跑也是对的。否则,子路就不是子路,高柴也就不是高柴。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啊,就像高柴,他的公正难道不是他的优点吗守门人不怨恨他反而帮助他,不就说明了高柴的高尚人格吗善于执法的人树立德行,不善于执法的人制造怨恨,为什么就因为执法公正与否啊,而高柴不就是执法公正的典范吗”孔子这样说,再看高柴,他觉得高柴一下子可爱多了。

    按说苑。孔子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谓欤”

    第二八一章别了,孔子

    子路的死,对孔子的打击甚至超过了颜回的死。

    如果说颜回就像孔子的儿子,那么子路就是孔子的兄弟、朋友和战友,是互相关心的兄弟,是直言相告的朋友,还是生死与共的战友。孔子与子路的感情是任何人都无法相提并论的,甚至孔子对子路有一种强烈的依赖感。几十年来,子路就守卫在孔子的身边,为孔子鞍前马后、赴汤蹈火,即便是在外地做官,子路也常常亲自或者派人来探望孔子。

    就在一年前,孔子生病了,子路知道之后专门来看望老师。

    “老师,让我为你祈祷吧。”那一次,子路这样说。

    “有用吗”孔子问。

    “有用啊,诔文上说:为你祈祷神明。”子路说,他是认真的。

    “哈哈,我早已经祈祷很久了。”孔子说。他并不相信祈祷有用,只是觉得子路很天真,所以开起了玩笑。

    按论语。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如今,想起了子路的天真和鲁莽,想起了子路的真诚和热情,孔子潸然泪下。

    孔子陷于一种从来没有过的伤心,在痛哭之后,他感到孤独,感到空虚,感到害怕。

    “你,怎么还不来啊”孔子眺望着远方,子路死了,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够安抚他的心了。

    这个人是谁

    孔子逝世

    风尘仆仆,子贡来了。

    得知子路死的消息的时候,子贡正在齐国做生意。

    “回来再谈。”子贡没有一秒钟的犹豫,他知道他该去哪里,他知道老师这个时候最需要什么。

    日夜兼程,子贡赶到了孔家。他的头发已经粘连到了一起,眼睛也因为熬夜赶路而布满了血丝。

    大致是感应到了子贡的到来,孔子拄着拐杖来到了大门口。这个时候的孔子已经重病在身,只能拄着拐杖行走了。

    “老师。”子贡远远地跳下车,叫了起来。

    “赐啊,你怎么来这么晚啊”孔子摇着头大声问。他时刻盼望着子贡的到来,到了这个时候,他最亲的人就是子贡了。

    “老师,您怎么了您怎么衰弱成这样”子贡跑上前,要来搀扶孔子。

    孔子推开了子贡的手,他不需要别人的搀扶。

    “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史记孔子唱了起来,十分悲摧。唱完,老泪长流。

    子贡也忍不住自己的泪水,他从来没有见过老师像这样悲伤,这样颓丧和绝望,即便当年在宋国和陈蔡遇到那样的危险,老师也从来没有惊慌过。而今天老师变成这样,看来,上天真的要夺走老师了。

    子贡搀扶着孔子坐了下来,然后自己跪坐在老师的面前。

    “赐啊,天下无道,无法改变了,我这把老骨头看来也蹦跶不了几天了。夏朝人出殡,殡在东阶;周朝人出殡,殡在西阶;商朝人出殡,殡在两柱之间。我昨天做梦,梦见我殡在两柱之间了,看来我还是要按照商朝的规矩啊。赐啊,我的后事就拜托你了。”孔子把后事交代给了子贡,算是了结了最后一桩心事。

    对于这个世界,孔子已经不再有任何留连了。

    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四月十一日,孔子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享年七十三岁。

    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孔仲尼逝世了,他的逝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是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

    孔老夫子永垂不朽。

    在孔子的葬礼上,鲁国国家领导人鲁哀公、季孙、孟孙、叔孙都亲自参加,鲁哀公并致悼词。悼词是这样的:“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毋自律”见左传

    悼词大意是这样的:老天没有保佑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长留人间,以使他保护我做好国君,丢下我一个人孤单无依,内心失落。呜呼哀哉,孔大爷啊孔大爷,我再也没有为政的法度了。

    有若

    葬礼等一应后事都是子贡和冉有牵头进行。葬礼之后,孔子被安葬在曲阜城北的泗上,占地一顷。至于为什么没有安葬在祖墓,不详。或许,是国家领导人特批的一块风水宝地。

    子贡带头,在孔子冢旁边搭建房屋,住下来为孔子守墓服丧。除了已经毕业的学生之外,其余的学生也都搬了过去,这就是史记上所说的“弟子皆服三年”。三年之后,弟子们搬离这里,不过有弟子就在附近安家,再加上其他一些鲁国人在此安家,此处俨然成为一个居民小区,被命名为“孔里”。后来,这里建了孔子庙。到现在,就是孔庙或者孔府了。

    史记记载,子贡服丧六年才离去。以子贡的性格,服丧六年是可能的,但是绝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而只是暂时定居这里,有需要的时候出门做生意。此外,老师病故,孔子的学校需要有人来撑持,子贡留在这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子夏、曾参等人管理学校,等到六年后一切走上正轨,子贡才离开。

    离开后的子贡去了齐国定居,之后一直做生意,生意做得非常大。

    史记中有“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说法,近乎传奇,于左传中无根据,因此本书不采用。

    孔子去世,一时群龙无首,好在有子贡坐镇,渐渐恢复了秩序。

    学校暂时由子贡担任校长,子夏辞去了莒父宰,回到学校与子张、曾参等人主要负责教学。此外,冉雍、子游等人时常回来关照。因此,学校依然红火。

    需要提到的一个人是有若,有若在师兄弟们中学习成绩一般,这时候担任助教。学生们都很思念孔子那种讲课的气派,总觉得应该找一个人来假冒老师,好让大家感觉老师还活着。恰好有若长得很像孔子,大家一商量,说是干脆让有若冒充孔子,整天坐在孔子的位置上,给大家一个安慰。

    子贡一听,觉得这也是个好主意。于是,有若每天吃晚饭之后就坐在孔子当年的座位上,学着孔子的作派,接受弟子们的顶礼和瞻仰。

    渐渐地,弟子们觉得有若的气质不够,学问也不够,所以不太应该继续扮演孔子了。

    有一天,学生们准备了两个刁钻的问题来问有若。

    “老师,我们有两个问题请教。”一群弟子说。

    “说吧。”有若扮着孔子的声音和腔调。

    “说是有一天孔子出门,让弟子带着雨具,结果路上真的下雨了;还有一次,孔子预测到了商瞿有五个儿子。请问老师,孔子是怎样做到这两点的”刁钻的问题,太刁钻的问题。

    “这个,这个”有若哪里能回答这样的问题,一时张口结舌。

    “切。”大家一起起哄了,然后异口同声说道:“下去吧,这个位置不是你能坐的。”

    就这样,有若又被赶了下来。

    尽管扮演孔子的时间不长,有若还是因此提升了自己的地位,因此被称为有子,并且在论语中留名。

    以下,就是有若在扮演孔子的时候发表的言论,因为被认为比较有水平而被收录进了论语。

    按论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按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按论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和为贵,这就是有子先生贡献给大家的。

    其实,并不仅仅是孔子的弟子们把有若当做孔子,鲁哀公看见有若也感觉亲切,有时也请有若去去做客。

    有一年收成不好,鲁哀公非常担心。

    “收成不好,粮食不够用了,怎么办啊”鲁哀公发愁,自己家那点自留地确实不够用了。

    “减税啊,收百分之十的税。”有若回答。

    “百分之十现在百分之二十还不够呢。”

    “百姓富足了,国君难道还不富足吗百姓不富足,国君怎么会富有呢”有若说。这段话,还真是很像孔子的话。

    按论语。哀公问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合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反子夏联盟

    子贡走后,学校表面上秩序井然,实际上暗流涌动。没有了子贡的坐镇,人事矛盾慢慢凸现出来。

    这个时候,学校形成多个巨头共存的局面,子夏、子张、子游、曾参和孔子的孙子子思各有各的优势,基本上分庭抗礼。总的来说,子张和子游关系比较好,曾参和子思关系比较好,子夏则比较孤立。

    子夏这个人,一向恃才傲物,与子张子游的关系向来都是明和暗不和。三人属于同一辈的佼佼者,一直都在暗中较劲。孔子在的时候,偶尔争论一下,还不敢互相讥笑。孔子去世之后,三人的对抗公开化,但是有子贡在,也不敢太过分。

    如今子贡离去,于是三人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子游子张原本就对孔子把诗经和春秋都传给子夏心存不满,如今看子夏大受学生们的欢迎,更是极不舒服。

    一次,子夏的学生遇上了子张。

    “喂,今天子夏给你们讲什么了”子张问。

    “讲交友。”

    “子夏怎么讲的”子张又问。

    “老师说:能交往的就交往,不能交往的就别搭理他。”

    “哦。”子张一听,这真是子夏的性格,子夏现在就不跟自己交往。所以,这话倒好像是针对自己的。“我记得当年老师不是这样说的啊,君子尊敬贤人,包容众人。称赞善人而同情能力不足的人。如果我是好人,与谁不能相容呢如果我是坏人,别人首先不搭理我了,我哪里能够拒绝别人呢”

    子张的话里带话,意思就是子夏不是个什么好人。

    按论语。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还有一次,子游也在背后说子夏的坏话。

    “子夏的学生嘛,洒水扫地陪客迎送等等还马马虎虎,不过这些都是些学问的细枝末节,根本的东西都没有学到,今后他们怎么办呢”子游这样贬低子夏。

    话很快就传到了子夏那里,子夏非常不满。

    “嘿嘿,言游有什么资格对我的学生指手画脚君子之道,哪些先传授,哪些后传授,就如同草木一样,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君子之道,不明白就别乱说。从头到尾都能做得恰当的,就只有圣人了。”

    按论语。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不过,在这个反子夏联盟中,其实内部也互相不服。

    “子张是我的好朋友,很难能可贵啊,不过呢,也算不上仁德吧。”子游这么评价子张,先褒后贬。

    按论语。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子张看上去仪表堂堂,不过跟他一起很难做到仁德。”曾参也这么说。

    按论语。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子夏的为人,锋芒毕露直截了当,再加上才华四溢,因此成为众矢之的倒也并不意外。

    譬如,子夏说:“只要大的方面不出格,小的方面有点过错也无所谓。”

    显然,子夏是个提倡不拘小节的人。这样的话,子游子张等人是绝对不会说的。

    按论语。子夏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