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贾志刚说春秋在线阅读 - 第243节

第243节

    亢,字子禽,是从陈国来的学生,他总是怀疑孔子是不是对自己的儿子特别关心,或者留了什么绝学给儿子。【】于是,有一天陈亢找了个机会,来问孔鲤。

    “伯鱼兄,我想问你个问题。”陈亢凑近了,神秘兮兮地问。

    “什么事”

    “老师对你有什么特殊关照啊嘻嘻。”

    “没有,绝对没有。”孔鲤笑了,苦笑。

    “真没有我不信。”

    “那我想想,哦,对了,有两次。”孔鲤是个厚道人,从不撒谎。

    “那你说说。”

    “有一次吧,父亲一个人在院子里,我恰好路过,结果父亲问我学诗了没有我说没有,父亲就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从那之后,我开始学诗。还有一次,又是他一个人在院子里,我又是路过,父亲又是叫住我,问我学礼了没有,我说没有,父亲就说不学礼,今后难以立足啊。那之后,我就开始学礼。大概,就是这两次吧。”孔鲤说完,笑笑,好像挺对不住陈亢。

    陈亢从孔鲤那里回来,非常高兴。

    “今天我知道了三件事情,知道诗很重要,知道礼很重要,知道君子疏远自己的儿子。”陈亢暗自高兴,以为得到了什么绝招。

    按论语。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孔子论孝

    说到了孔子的父子关系,顺便就来说说孔子怎样说“孝”的。

    说到孝,人们以为孔子把孝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实不然,孔子对孝的论述,多半是后人的附会。

    孔子是提倡孝的,因为周礼是提倡孝的。但是,孔子从小没有父亲,母亲早亡,而自己与老婆孩子之间的关系都很平淡,也就是说,他缺少行孝的实践,也缺少被孝的体会。所以,他对孝的提倡几乎完全是出于周礼的要求,他对孝的理解也未必就比别人高多少。

    论语中提到孝的地方并不多,至于如何才算孝,孔子的观点实际上就是两点:第一,要奉养。但是,奉养父母是一些动物都能做到的事情,所以仅仅是奉养是不够的。第二,要尊敬父母。

    按论语。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至于怎样具体去做,孔子提到的也不多,主要也是两个方面。第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第二,尊重父母的意见,不要跟他们争吵。

    按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按论语。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按论语。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殁,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按论语。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并不主张为了父母就牺牲自己的前途,也不主张无原则地顺服父母,所以,孔子说:“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不要去远的地方打拼。”不过随后加了一句:“如果去的话,一定要事先有目标,让父母知道自己去了哪里。”

    按论语。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有一次,曾参锄地的时候把瓜的根锄断了,老爹曾皙大怒,一手杖打过去,正打在曾参的脑袋上,当场将曾参打昏在地。过了一阵子曾参醒过来,挣扎着站起来,对父亲说:“敬爱的爹,刚才儿子做了错事,您老人家用力教训我,没把您累坏吧”

    之后,曾参又弹琴唱歌,以表示自己已经没事了。

    这件事情传到了孔子那里,孔子非常生气,命令守门的:“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我没有这样的学生。”

    曾参听说之后很纳闷,老师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我这不是做得很模范吗于是,曾参请了个师兄弟去帮自己问问到底怎么回事。

    “这个不懂道理的混账东西,其实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孝。”孔子的火还没有消,所以先骂了几句,然后解释。“当年舜是个孝子,他父亲瞽叟是个糊涂虫。在他父亲需要他帮忙的时候,他随时都在;可是当他父亲跟后娘要害他的时候,他跑得比兔子还快。所以,轻轻的打就忍受了,要命的打就一定要逃跑。曾参在他父亲暴怒的时候还等着挨打,如果被打死了,不就是陷他父亲于不义他这叫孝吗再者说了,曾参是个公民啊,他父亲杀他就是犯罪,害己害父,这不是混账是什么”

    这件事,见于说苑。

    所以我们说,孔子对于那种盲目无原则的孝,一向是不赞成的。

    说到曾参,就好好说一说。

    曾参是曾皙的儿子,因此父子都是孔子的学生,他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曾参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孝著称,经常问些孝的问题。孔子去世之后,写了一本孝经,世代流传。据称,大学也是曾子根据孔子的论述记述下来的。

    孔子之后,孔家私立学校主要由曾参管理,孔子的孙子子思师从曾参,因此曾参是孔子正统儒家思想的传承者。

    论语中有关曾参的有十三条,显示曾参在孔子学生中的地位是比较高的。

    按论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任重道远,这个成语来自这里。

    按论语。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个常用语,出于这里。

    按论语。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以文会友,这个常用语,出于这里。

    后世,曾姓后裔均把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先。

    第二七三章孔子还乡

    鲁哀公十一年前483年春天,齐国准备进攻鲁国,要报上一年鲁国和吴国联军进攻齐国之仇,齐悼公派国书、高无平率领齐军进驻齐鲁边境的清地,随时进攻鲁国。

    面对来自齐国的威胁,鲁国怎么办

    激将法

    “齐国人陈兵边境,肯定是要进攻我们,怎么办”季康子有些没主意,找来管家冉有商量。

    “不怕他们,你们三个卿,留一个在国内镇守,另外两个随同国君前往边境抵抗敌人就行了。”冉有知道,齐国目前也是外强中干,国家的力量实际上都在陈家手中,国君派出来的军队强大不到哪里去。

    季康子去找孟孙和叔孙商量,提议三家出兵,结果双双遭到拒绝。

    “这也正常,因为国家本来就是季孙家在管理,他们两家麻木不仁可以理解。”冉有并不感到意外,这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可是,该怎么办呢”季康子愁眉苦脸。

    “有什么难的”冉有不以为然,隐隐然,他现在的地位接近于季康子了。“其实,以咱们一家的力量,对付齐国人一点问题也没有。既然那两家不愿意出兵,没关系,咱们也不用去找国君了,就用自己的兵力,就在这里以逸待劳,等齐国人杀到,咱们背城一战。”

    事到如今,季康子也只能如此了,不过他决定还是去找鲁哀公汇报一下。

    就这样,季康子和冉有去见鲁哀公。到了朝廷外面,季康子想了想,让冉有在外面等着,自己进去。

    冉有在外面等着的时候,叔孙州仇和孟懿子来上朝了。

    “哎,老冉,齐国人要打过来了,怎么整啊”叔孙州仇走到近前小声问,尽管不想出兵,可是事关大家的利益,也没法不关心。

    冉有瞥了他一眼,心里挺瞧不起他。

    “这我哪儿知道啊,这都是国家大事,都是君子们才关心的,我们这样的小人管他呢。天塌下来,个头大的顶着呢。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冉有话里带着讽刺,说得叔孙州仇脸上有些挂不住。

    这时候,孟懿子也凑了过来。

    “小冉,别卖关子啊,说说吧。”孟懿子也问。

    冉有瞥了孟懿子一眼,又瞥了叔孙州仇一眼,总共是两眼。

    “对不起,这样的事情,只能跟有能力的人说,否则,说了也没用。”冉有的这句话更不客气,闹得孟懿子也是一个大红脸。

    “老冉,你的意思是我们算不上是个大丈夫,不配对我们说是吗”叔孙州仇问冉有。

    “我可没说过,你们是卿啊,我不过是季孙家打工的,这样的事情应该你们告诉我才对啊。”冉有笑了,话里还带着讽刺。

    叔孙州仇和孟懿子对视了一眼,无话可说,两人气哼哼地上朝去了。

    两人进去,恰好季康子出来,点点头,擦肩而过。

    退朝之后,叔孙州仇和孟懿子一商量,两人不约而同:“狗日的冉有瞧不起我们,我们不能让你瞧不起,我们要出兵。”

    结果,两家同时整顿军马,准备出兵,反而比季孙家准备得还要早。

    激将法,冉有的激将法非常成功。

    在有记载的历史中,冉有是激将法的祖师爷了。

    死要面子活受罪

    三桓现在高度一致了,三家联合出兵。不过,在冉有的建议下,依然还是在曲阜以逸待劳,放齐国鬼子进来打。

    具体的战术布置也都由冉有来进行,按照冉有的布置,鲁军出城驻扎,分为左右两军。右军由孟懿子的儿子孟孺子率领,颜羽为他驾车,邴泄为车右。左军由冉有率领,管周父驾车,樊须为车右。

    “樊须,太年轻了吧”季康子反对。

    樊须,字子迟,也是季孙家的家臣,非常勇猛,性格直率单纯,有点像子路,今年只有二十二岁。冉有很喜欢他,去哪里都带着他。

    “不碍,虽然年轻,樊须能够坚决服从命令。”冉有坚持,既然冉有坚持,季康子也就没有再反对。

    叔孙家的兵力用来守城,三桓都在城里指挥守城。

    从前作战,都是国家领导人亲自出战。现在,国家领导人都被安排在安全的地方了。冉有为什么这样安排一来,三桓都是贪生怕死的货色,到时候一打仗带头逃跑,那仗还怎么打二来,三桓不去,省得碍手碍脚了。

    齐军果然一路杀到了曲阜城下,两军在城外摆开阵势。

    鲁**队的士气一向很低,大家都不想打仗。所以面对齐军,多数人在想该怎么逃跑。冉有下令冲锋,可是根本没人动。

    “让我们冲,你他妈怎么不冲啊”大家都这么想,只是不说。

    冉有的冷汗已经出来了,如果打了败仗,怎么办

    “你再三申明命令吧,然后率先冲锋。”这个时候,樊须给出建议。

    冉有看了樊须一眼,之后按照樊须的建议进行。

    冉有快速地申明了命令,无非是冲在前面的有赏,落在最后的砍头之类。三遍之后,冉有的战车率先冲锋,身旁的亲兵们跟着冲了出去,整个左军士气大振,向齐军冲杀过去。

    在鲁国这样“以德治国”的国家里,当官的如果不作出表率,老百姓是不会买账的。

    鲁军左军杀入齐军右军,齐国人也怕拼命的,齐军右军当即大乱。

    左军占据优势,右军呢

    右军呢

    右军在哪里

    右军已经消失了。

    孟孺子带领的鲁军右军早已经逃命去了,齐军左军则在后面追赶。林不狃是孟孙家的家臣,带着他手下的兄弟昂首挺胸地撤退,看上去就好像打了胜仗一般。

    “老大,快点跑吧,这样会被齐国人追上的。”手下兄弟看着心急,要求快一点逃命。

    “哎,我们不比别人差,为什么要逃跑”林不狃不同意,他还要面子。

    “那,那就留下来跟齐国人打仗算了。”

    “嘿,你以为跟齐国人拼命就显得你好吗”林不狃还是不干,面子也要,命也要。

    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

    没多久,齐国人追了上来,结果是林不狃死于非命。

    死要面子活受罪,鲁国人的面子害死人。

    但是,鲁国人的可爱之处在于,不仅自己要面子,还总能给别人留面子。

    孟之侧算是孟孙家的勇士,逃命的时候留在最后掩护大家。还好,孟之侧也活着回来了,是最后一个进入曲阜城门的。看着城里惊魂未定的残兵败将们,孟之侧觉得大家已经很难受了,就别再显得自己多么勇敢了。

    “哎,不是我想跑在最后啊,是这匹马太不给力了。”孟之侧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大家说。

    “噢。”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这厮也是个逃兵,也不比我们高尚到哪里去。

    于是,大家都笑了。

    这件事情被孔子知道之后,对孟之侧非常赞赏。

    按论语。子曰:“孟之反即孟之侧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右军惨败,但是左军大胜,冉有的队伍砍了八十颗齐军的人头。因为是孤军深入,齐国人不敢久留,第二天撤军了。冉有请求追击齐国人,季康子说什么也不同意,于是看着齐**队逃出了鲁国。

    在庆功会上,孟孺子还在为自己的逃跑解释呢。

    “其实啊,我虽然比不上颜羽那么勇敢,可是我至少比邴泄要强啊。颜羽当时是不想逃跑的,他很勇敢。我呢,虽然想逃跑,可是我能沉住气,我不说。邴泄这伙计胆小怕死,使劲喊快逃吧快逃吧。”孟孺子把自己推干净,把逃跑的责任推到了邴泄的身上。

    大家都笑了,反正算是打了胜仗,逃跑的事情就算了。

    鲁国人,自己要面子,也愿意给别人面子。

    机会来了

    这次齐鲁之战,功劳最大的自然是冉有。季康子从前没有想到过冉有竟然还有军事才能,很奇怪他是从哪里学的。

    “老冉,你的军事才能哪里学的还是天生的”季康子问冉有。

    “是从孔子老师那里学的。”冉有说。

    自从从卫国回来,冉有一直就在想怎样把老师请回来。冉有知道,季孙家对孔子意见非常大,孔子要回来,一定要过季孙这一关。好在,对孔子最不满的季孙斯已经不在了,而季康子对孔子的反感要小很多,所以,只要有好的由头,说动季康子请孔子回来就有可能。如今既然季康子问起来,自己正好把老师给扯出来。

    “啊,孔子连这个也会那,孔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季康子挺感兴趣,虽然父亲很讨厌这个人,可是自己并不了解这个人。不过既然冉有都这么尊重孔子,想来孔子确实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了。

    “我老师啊”冉有早就准备了一套说词,此时开始忽悠,一时间,把孔子捧上了天,眼看着季康子听得发呆,冉有最后说了:“不说别的,你就看看我们这帮师兄弟们吧,我能力一般般了,好些师兄弟都比我强啊。子贡你是见过的啊,口才多好现在做生意呢,又发大财了。如果鲁国能把我老师给请回来,不说老师的学问了,就这帮学生们,知道老师在鲁国,今后谁不帮鲁国啊”

    “这个,那,我们把他召回来怎么样”季康子终于说了这样的话,这是冉有期待的话。

    “不行。”冉有说,说得季康子一愣。“老师是个德高望重的人,如果我们去召他回来,他一定不会回来的,那么迟早有一天别的国家会重用他,对鲁国就不好了。我的意思,我们还是找国君,然后让国君派出正式的使者请老师回来。”

    “好,明天就办这个事。”

    冉有笑了,他决定第一时间派人去告诉子贡这个好消息。至于老师,嘿嘿,就让鲁哀公的使者给他一个惊喜吧。

    季康子第二天向鲁哀公提出了建议:请孔子回来。

    “好啊。”鲁哀公倒是很愿意。

    原本,很快就该派出使者,可是一件事情耽误了使者出发的日期。

    原来,听说齐国人攻打鲁国,吴王夫差主动来帮忙,要和鲁国一起进攻齐国。其实,鲁国并不愿意进一步得罪齐国,何况两国还是亲戚。可是夫差说了要来,鲁国也不敢说“您别来了”,还只能表示欢迎和感谢。

    就这样,夏天的时候吴国大军来到,与鲁国一同进攻齐国,大败齐国之后,吴王夫差才高高兴兴地回国了。

    由于这个时候子贡也在鲁国,竟然也参加了这场战争。

    终于回家了

    孔子现在是归乡心切,有的时候他甚至有不顾一切要回到鲁国的冲动。

    事实上,就在季康子决定请孔子回鲁国的同时,孔子差一点就起身回鲁国了。

    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呢说起来,话儿有点长了。

    当初晋悼公的儿子公子慭从晋国移民到卫国,公子慭的女儿十分出色,能文能武而且非常漂亮。一次打猎,公子慭让他女儿为他驾车,结果被卫国国君的侄子太叔懿子看到,立马惊艳,于是邀请公子慭父女去家里喝酒,喝酒的时候当面求亲。太叔懿子也是风流倜傥的公子哥儿,公子慭父女也都喜欢他。

    按理,两家都姓姬,同姓不婚。可是晋国人本来就不在乎这一点,而太叔懿子又实在太喜欢这个女子,于是两家也不管那些臭规矩了,就成了亲。

    后来他们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名叫太叔疾。太叔疾的性格长相就像他的母亲,长大之后就成了卫国有名的美男子,绝对的少女杀手。

    太叔疾娶了宋国子朝的两个女儿,jiejie是妻,meimei算妾,可是太叔疾就喜欢meimei。

    当时卫国掌权的是上卿孔圉,孔圉特别喜欢太叔疾,看着自己的女儿长到了出嫁的年龄,常常叹息找不到太叔疾这样的女婿。

    机会很快到了,太叔疾的老丈人子朝在宋国的权力斗争中落败,逃亡到了国外。孔圉决定趁火打劫,派人去找太叔疾,说是你老丈人现在是宋国的敌人,而宋国和卫国关系很好,所以宋国的敌人就是卫国的敌人。为了两国关系的世代友好,我们要跟子朝划清界限。因此,为了国家的利益,你必须把你的老婆休了。为了表彰你为国家做出的牺牲,决定把我的女儿嫁给你。

    趁火打劫,绝对的趁火打劫。别人是抢财抢物,孔圉是抢女婿。

    太叔疾不敢违抗孔圉的命令,只好跟子朝的两个女儿离婚,做了孔圉的女婿。不过,太叔疾是个重感情的人,舍不得那个meimei,于是偷偷在宋卫边境的地方修了房子,把那个meimei安置在那里,自己则是初一十五这么轮着走。

    孔圉的女儿如果深明大义,睁只眼闭只眼,这事情也就这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