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燃眉之急
第310章燃眉之急 1990年的阴历二月,就在王海亮的事业处在最低迷,为钱的事儿伤透脑筋的时候,张建国夫妇回到了大梁山。【】 张建国跟小燕的出现,等于为王海亮增添了一条臂膀。 张建国拉着小燕的手,燕子一样扑进了王海亮的家。 “海亮哥” “哥,俺回来了” 当海亮看到建国跟小燕身影的一瞬间,他手里的饭碗差点掉在地上。 建国跟小燕的出现让他惊喜,也让他激动不已。 小燕离开大梁山三年多了,张建国踏上寻妻之路也有一年半。这对鸟夫妻终于回来了。 王海亮忍不住内心的狂喜,大叫一声:“建国是你小子。”他一下子扑过来,将建国抱在了怀里,并且狠狠在他的肩膀上捶了一拳。 张建国的眼泪下来了,小燕的眼泪也下来了。 三年不见,小燕发现海亮哥瘦多了,眼窝开始深陷,面庞上的颧骨也越来越高。 哥瘦了,也黑了,胡子比从前更加浓密,也更加粗狂,脸膛也更加紫红。 “哥”小燕也嚎哭一声,扑进了海亮的怀里。 在抱上小燕的一瞬间,海亮感到不得劲。 因为他发现小燕跟从前不一样了,女人的胸膛鼓大了很多,都硌得慌。软绵绵鼓囊囊,也滑溜溜的。 王海亮鼻子好使,还闻到一股子奶香。 他立刻明白小燕生产了,做了母亲。是自己祖传的秘方让女孩有了做娘的权利。 三个人抱在一起非常亲昵,千言万语道不尽,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玉珠看到这一对夫妻也兴奋地不行,一下子拉起了小燕的手,嘘寒问暖。 “小燕,建国,你们两个怎么回来了吃了没俺去给你们盛饭。” “嫂子,别忙,您是越来越漂亮了,瞧海亮哥把你养得”建国还是那么调皮。再次跟玉珠见面,就开始耍贫嘴。 王海亮让小燕跟建国坐下,询问这两年来他们在外面的见闻,关心他们的身体,真跟大哥哥一样。 建国说:“海亮哥,我跟小燕在外面转悠了很久,去过z市,也去过s市,还跑过大西北。帮人摘过棉花,也干过建筑工。可无论走到哪儿,也比不上咱们大梁山。 在外面,我老实觉得空空的,心里没底,跟什么东西丢在家里一样。回到大梁山才明白,原来是我的身边没有了海亮哥,没有了大梁山的乡亲。 哥,我回来了,回来帮你不知道你还收不收我。” 王海亮说:“收,怎么不收呢,你是我弟,你是最棒的,你是咱们大梁山喊炕队的副队长啊。” 这次建国回来,路过村南的那块地,看到了王海亮修改的工厂。 那个工厂大体已经建成,围墙,厂房,职工宿舍,仓库,还有伙房也已经竣工。 这个建筑在大梁山鹤立鸡群。 建国是搞建筑的行家,用眼一扫,他就知道这座厂房耗资巨大,至少在150万左右。 而且他知道海亮哥的存款,根本没那么多,这座工厂几乎已经耗尽了他一生的积蓄。 海亮哥真的要开厂了,建国觉得自己回来的正是时候。 因为王海亮的身边缺少的就是人才,还有资金。 有时候人才比资金更加重要。 走进村子,他的哥哥张拐子说了,海亮正在发愁,急的团团转。 因为厂子盖起来,王海亮真的没钱了,一部分钱修盖了厂房,还有一部分钱,在年前就被海亮用来培训技术人员了。 王海亮已经在村子里挑选了十多个聪明伶俐的年轻人,安排他们到城里的饮料厂还有制药厂去打工。 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人家的开厂经验。 那些后生们的伙食费;路费,还有一切的花销,都是海亮掏的腰包。而且给他们另加了工资。 海亮的头脑总是比别人快一步,当别人刚刚想起一个办法,却发现他早已按照那个办法去做了。 张建国坐下,第一句话就直奔主题:“海亮哥,厂子盖起来,为啥咱们不填机器是不是没钱了” 小燕看着海亮,说:“海亮哥,你是不是碰到了什么难处” 王海亮脸一红,说:“是,真的没钱了,建国,目前我的账面上只剩下两万块,不要说进机器,拉一次货的钱不够,这不正发愁吗” 张建国问:“哥,那你有没有想过办法到城里去贷款,或者借来叔的钱。” 海亮摇摇头:“来叔已经快不行了,身染重病,我不想麻烦他。因为咱们没有固定的产业,无法做抵押,再加上信用社没人,贷款也不好弄。” 小燕眼睛一亮,说:“海亮哥,那那你有没有考虑过集资。” 小燕的意思很明显,所谓的集资,就是大梁山所有人一起拿钱,用来开厂。 集资的钱可以当做股份,将来按照股份的多少去分红。 王海亮的财产接近枯竭,可大梁山村民的手里有钱。 八年的时间,海亮带着村民采山药,编制柳框,还有卖山果,大家都不少挣钱。 目前,大梁山的人均收入恐怕已经过万了,五个村子一千多口人,每人五千,那也五百万呢,开启一座工厂,不是什么难事。 王海亮抽一口烟,神色淡定从容,青烟从他的嘴巴里徐徐冒出,眨眼被窗口的暖风吹得无影无踪。 海亮说:“小燕,集资的事儿,我也想过,可那十分困难。山里人就这样,分钱他们就会一扑而上,从腰包里拿钱,比拉他们的rou都痛。 将来赚钱了还好说,大家都拿分红,可万一要是赔了呢山民们闹事怎么办我王海亮的声誉岂不是要毁于一旦 放下我个人的荣辱不说,乡亲们挣点钱不容易,都在考虑着自家的米缸面缸,都在考虑着盖房子,娶媳妇,添置家具。谁乐意拿钱用来开厂我个人的利益,不想跟大队的利益掺和。” 王海亮说的也是实话,村民的确是这样,见利益就扑,见便宜就一哄而上。 一旦要吃亏,一个个就怨声载道,到时候场面都无法控制。 那知道小燕噗嗤笑了,女人说:“海亮哥,咱们说的集资,不是人均摊派,而是你情我愿。这跟大队的利益不掺和。 人们可以自愿入股,也可以自愿退股。 谁入股的钱多,在厂子里占有的股份就多,将来拿到的分红也就多。 谁入股的钱少,在厂子里占有的股份就少,将来拿到的分红也少。 不入股的,就没有分红可拿了,只能看着别人拿钱眼红。 海亮哥,我相信自己的眼光,也相信这些年你在村子里攒下的人品跟声誉。 只要你大手一挥,多的不敢说,集资两三百万不再话下。 有了这两三百万,咱们就可以暂时把厂子开起来,让机器运转,只要机器一转,产品生产出来,销售出去,立刻就有了活动资金。”
王海亮看着小燕,都有点惊讶。 小燕在外面磨练了几年,想不到竟然有了经济头脑。 她不像个山里丫头,简直有点经济学家的头脑了。 海亮说:“这个,我也想过,只是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小燕说:“哥,一定可行,今天我跟建国,就是咱们大梁山工厂的第一个入股者,建国,拿钱” 小燕一声令下,张建国不敢怠慢,赶紧拉开了皮包。 这个时候,王海亮才发现,建国跟小燕进门的时候,怀里揣着一个皮包。 那皮包拉开,里面是渣渣响的几大捆钞票。 建国说:“海亮哥,这里有二十万,其五万,是我一年前走出大山的时候,你借给我的,现在还给你。 还有五万,是我跟小燕这两年帮人打工,摘棉花挣的。 另外的十万,是当初小燕从张二狗哪儿拿的。今天,我们入股十五万” 王海亮的神色楞了一下,原来张建国跟小燕这次来,并不是单纯的叙叙旧,这两口子早就想到了自己的难处,来解救他的燃眉之急。 “建国”海亮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哽咽了。 小燕却笑笑说:“海亮哥,这二十万,十五万是我们的入股资金,你先收下,将来我们是要按照这个拿分红的。 而且我答应你,十天,十天之内我一定帮你筹集一百五十万,钱的事儿你别cao心,你只管安心地购买机器,准备招收工人开厂吧。” 王海亮说:“小燕,你真的能帮我筹集一百五十万” 小燕满怀信心,说:“当然,海亮哥,其实你,我,建国,还有大梁山所有的乡亲,咱们的命运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了,根本分不开了。 海亮哥的事儿,就是我们夫妻的事儿,也是咱们大梁山的事儿。 我们都知道你是为了大家,不是为了自己。” 王海亮点点头,他知道,小燕跟建国的回归,等于为自己的工厂撑起了半边天,也为他王海亮挑起了一半的担子。 这种生死过命的感情,是长年累月,历经磨难,携手并肩一起走出来的,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 他们就像人的四肢一样密不可分,而且长在一个身体上,根本就分不开了。 张建国跟小燕说话算话。果然,第二天早上起来,一张告示就贴在了疙瘩坡大队部的门口。 不单单疙瘩坡,就是王家庄,李家庄,张家庄跟孙家庄的大队部门口,也贴上了同样的告示。 那张告示,就是王海亮开厂集资的告示。 大概意思就是,大梁山要开厂了,希望大家踊跃集资,将来按照集资的股份多少拿分红。 入股自由,退股自由,多入多得,少入少得,不入不得。 这张告示的字体很娟秀,是小燕跟建国考虑了一个晚上写的。 告示刚刚贴出来的第一天,大梁山的人议论纷纷,没有人愿意入股。 第二天,就有人蠢蠢欲动了,可谁也不好意思第一个交钱。 第三天,终于有人第一个交钱了,那人是个年汉子,胡子拉碴,嘴巴上叼着烟锅子。 那是王海亮的爹老子王庆祥。手机请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