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执宰大明在线阅读 - 第171章 针锋相对

第171章 针锋相对

    李云天默默地注视着那些拿着遗诏忙活的重臣们,他的心里很清楚,证明遗诏的真伪只是第一步,下一步的焦将是遗诏的宣读,这绝对将是一场白热化的较量。看推荐去看书

    如果搁在平常,皇帝驾崩后自然是太子登基,因为太子是国之储君,无人对他的地位形成挑战,故而继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是大明现在的情况非常特殊,永乐帝是通过靖难坐上的皇位,而汉王在靖难中功勋卓著,与那些手握兵权的靖难功勋关系密切,是除了太子之外的皇位有力争夺者,故而才会发生眼前的这一幕。

    如果汉王手里拿着永乐帝让其登位的“遗诏”出现在众人的面前,表示永乐帝在“遗诏”中废除了朱高炽太子之位将皇位传给了他,那么他就将成为大明的正统,占据道义上的高度,进而臣服那些态度犹豫不决的中间派,进而执掌天下。

    所以,鲁仲乾等人肯定会想办法阻挠李云天带来的这份遗诏的宣读,给汉王的到来争取时间。

    “禀太子殿下,经过臣等的检验,诏书上的字出自杨荣杨大人之手,上面的用印是皇上的御宝。”终于,在殿内众臣的焦急等待下,宗人府宗令走上前冲着朱高炽一拱手,沉声道。

    作为宗人府的宗令,他的态度就代表着皇族的态度,对于皇族来,谁来执掌大明的江山既是国事,同时也是家事,故而他此时的话最有份量。

    “太子殿下,既然遗诏是真的,那么就请殿下接诏。”宗人令的话音刚落,杨士奇就不适时宜地高声道。

    “请太子接诏!”殿内左侧的文臣闻言,绝大多数都冲着朱高炽一拱手,异口同声地道。

    “慢着!”随即,一个粗圹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鲁仲乾面无表情地望着朱高炽道,“太子殿下,这份遗诏的时间是上个月十八日,而今天已经是二十五日,相距近四十天,既然李御史身负重任,又轻车简从,为何今天才到京城?这里面是否有何不可告人之秘密。”

    此言一出,大殿里顿时嗡一声sao动了起来,如果永乐帝是七月十八日驾崩于榆木川,那么李云天竟然现在才到京城,很显然不合常理。

    “太子殿下恕罪,微臣行至山西地界时见当地都司盘查过往行人甚严,是有阿鲁台jian细潜入,微臣为了安全起见就去了太原,从太原又到了沧州,从沧州坐船沿运河北上,故而途中耽搁了时间。”

    李云天连忙以头触地,高声向朱高炽解释,巧妙地把山西都司大张旗鼓地盘查来往客人的事情给利用上来。

    “威国公,山西都司是否在搜查阿鲁台jian细?”虽然李云天的委婉含蓄,但是主告辞岂会听不懂他话里的意思,是被山西都司和河北都司的人逼得不得不改变了路径,绕了一个大圈,故而不动声色地问向了鲁仲乾。

    “太子殿下,确有此事,当时山西都司接到密报有阿鲁台的jian细潜入山西作乱,故而微臣让其严加盘查。”

    鲁仲乾没想到李云天如此圆滑,竟然把责任推到了山西都司的身上,更没有想到李云天会舍近求远,从运河北上进京,沉吟了一下后道,“李御史如果表明身份,山西都司的人绝对会派兵护送他进京,可他却去了太原,其中用意不得不耐人寻味!”

    “威国公,下官身负皇上遗诏,如果禀告了山西都司,山西都司虽然会派兵护送,那么无疑也将下官暴露给了阿鲁台的那些jian细,一旦他们中途劫杀,下官性命事,遗诏要是丢失的话那么下官万死也难辞其疚!”

    李云天闻言心中顿时一声冷哼,他又不是傻子,岂会自投罗网?对于鲁仲乾的攻击他早有准备,一本正经地回答。

    “太子殿下,这只是李御史的一面之辞。”鲁仲乾见李云天回答得滴水不漏,眉头皱了皱后决定从其他方面发难,冷冷地望着李云天,“微臣怀疑李御史矫诏!”

    “矫诏?”听闻此言,现场的众臣顿时面面相觑,显得颇为惊讶,这可是抄家灭门的大罪。

    “威国公,此乃何意?”朱高炽的眉头微微一皱,面无表情地看向了鲁仲乾,鲁仲乾看来是铁了心要阻止他接诏。

    “太子殿下,倘若皇上上个月十八日驾崩,肯定会派人回来传遗诏,如果中途要走四十天的话,那么肯定随行人员甚众。”

    鲁仲乾已经清晰地感觉到朱高炽言语中透露出来的寒意,但他此时已经骑虎难下,唯有力撑到底,稳定了一下心神后道,“如今李御史轻车简从,也花费了这么长时间,微臣认为他带来的诏书是近日所写,以李御史的才华要想临摹杨大人的笔迹应该不再话下,有矫诏之嫌。”

    “威国公,下官已经得清清楚楚,下官是为了躲避阿鲁台的jian细这才绕道太原,故而耽误了行程。”鲁仲乾话音刚落,不等投靠汉王的秦永祥等人附和,李云天已经义正词严地道,“如果威国公有证据的话,下官甘受任何惩处,否则的话请还下官一个清白!”

    大殿里的文武百官见李云天硬扛上了鲁仲乾,私下里纷纷声议论着这件事情,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要李云天矫诏确实非常牵强。

    “威国公,你可有证据证明李御史矫诏?”杨士奇扫了一眼现场窃窃私语的众臣,不动声色地问向来鲁仲乾,在他看来鲁仲乾此举完全就是无中生有,胡搅蛮缠。

    “杨大人,本公只是依照常理推断而已。”鲁仲乾瞅了一眼杨士奇,冷冷地道,“本公这也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

    “威国公为国cao劳,本官甚为敬佩。”杨士奇向鲁仲乾拱了一下手,沉声道,“本官觉得威国公多虑了,李御史已经解释,他之所以现在才赶到京城,是因为绕行太原,本官觉得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李御史身负重任,不得不心行事。”

    “太子殿下,如今既然已有遗诏,请太子殿下接诏。”这时,一直尚未出声的兵部尚书陈洽走出了队列,向朱高炽拱了一下手,高声道。

    “请太子接诏!”随后,吏部尚书骞义、礼部尚书吕震、工部尚书李庆等六部堂官纷纷出列奏请。

    “请太子接诏!”大殿左侧的文官见状,纷纷开口附议,声势为之一盛。

    “太子殿下,微臣之所以李御史矫诏,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感觉形势有些不妙,鲁仲乾皱了一下眉头,冲着朱高炽一拱手,大着嗓门道,“微臣今天上朝前从河北都司得到消息,杨荣杨大人已经带着遗诏到了城外,李御史手里的遗诏无疑就是假的!”

    此言一出,殿内刹那间就安静了下来,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杨荣和海寿率先回京的事情。

    “威国公如何知道杨大人手中有遗诏?”李云天心中冷笑了一声,终于图穷匕首见,鲁仲乾暴露出了他的真实目的,故而宏声问道,“难道杨大人告诉过别人他手中握有遗诏?难道杨大人此番前来就不能是布置皇上的大丧事宜?”

    “这……”鲁仲乾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会做出如此犀利的反击,一时间有些语塞,永乐帝驾崩一事在朱高炽登基前是不会向外透露的,杨荣岂会告诉外人?私下透露皇上驾崩的消息那可是杀头的大罪。

    “太子殿下,既然杨大人已经近在咫尺,那么微臣认为还是心行事为好,李御史所带诏书是真是假,杨大人来后自然一切就会明了。”见鲁仲乾被李云天问住,兵部右侍郎武通连忙出来打圆场。

    “请太子殿下三思!”左军都督府右都督冯长安、后军都督府右都督龚魁和一些靖难勋贵冲着朱高炽一拱手,高声道。

    “请太子殿下三思。”顿时,立在右侧超过一半的武官纷纷开口附和,与文官形成了抵角之势。

    “太子殿下,微臣也觉得此事应该慎重,万一李御史带来的遗诏内容稍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既然杨大人即将抵达京城,不妨向杨大人求证。”

    眼见双方陷入了僵持,刑部左侍郎秦永祥忽然开口,正义凛然地向朱高炽道。

    “请太子殿下慎重。”兵部右侍郎武通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范彬自然表示赞同。

    “请太子殿下慎重。”数十名文官随后进行了附议,这使得左侧文官这边不由得产生了一阵的sao动,纷纷冲着那几十名同僚怒目而视,认为他们是叛徒。

    由于秦永祥等人的倒戈,殿内的气氛一时间变得无比压抑,自从永乐帝登基以来,文臣和勋贵还从没有爆发如此激烈的冲突,也是第一次有文官旗帜鲜明地支持勋贵,现场的形势顿时变得复杂起来。

    望着眼前对峙的双方,朱高煦眉关紧锁,右手紧紧地握着座椅的把手,看来今天的事情有些难以善了。

    “诸位大人,皇上遗诏在此,你们是想抗旨不遵吗?”

    李云天知道现在到了紧要关头,于是一使劲从地上站了起来,由于跪得时间太长他的双腿酸麻,踉跄了一下差没摔在地上,转过身环视了一眼殿内众臣,一脸悲愤地道,“皇上可待你们不薄,你们如今做出此等诛心之事,百年之后有何颜面再见皇上?”

    虽然李云天是冲着大殿中的文武百官的,但他所指的对象无疑是右侧的那些勋贵,不少勋贵的脸上随即流露出了惭愧的神色,永乐帝对那些勋贵关照有加,可谓恩重如山。

    “太子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微臣恳请太子殿下接诏!”完后,李云天转向了朱高炽,再次跪在了地上,以一种悲壮的语调宏声喊道。

    “请太子殿下接诏!”杨士奇闻言跟着跪了下去。

    “请太子殿下接诏!”随即,大殿左侧的文官在各部院堂官的率领下纷纷跪了下去,只剩下秦永祥、武通和范彬的那几十名同党孤零零地立在那里,神情尴尬,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