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我的明朝生涯在线阅读 - 第两百章 暗地里的潮流

第两百章 暗地里的潮流

    所谓罢市,意指停止市场的运作,通常是商人为了某种要求而联合起来停止营业,让对方妥协以达到其目的,许多是为了表达社会不公,自身的权利受到损害.其目的在表达个人身之不公,属于表达示威的一种方式.

    通常罢市的行为会造成大众不便,同时也会引起广大社会的关注,不过最后因为迫于生计通常终会复市.

    有明一朝,大明的商人们已经将罢市这招玩得如火纯清了,每当朝廷出台任何对他们不利的举措活政策时,大明的商人们往往就会祭起罢市的大旗来威胁地方官府和朝廷.

    或许有人就问了,朱元璋在世的时候不是亲自规定了"士农工商"这四个阶层吗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他们怎么敢这么大胆的公然罢市呢,这不是公然跟朝廷做对吗,难道就不怕朝廷震怒

    其实这就要从明朝的体制说起,大凡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是权力**很重的人,朱元璋这厮也不例外.

    在创建了大明后,朱元璋嫌宰相这个位子太过讨人嫌,甚至还会碍手碍脚,于是在洪武十三年借着胡惟庸案把宰相这个职位给撤销了,紧接着又创建了六部制度,借着这个制度把朝廷的所有大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但是朱元璋却忘了一件事,宰相制度之所以能在华夏传承了数千年,那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宰相这个职务说白了其实就是皇帝的助手,帮助皇帝管理百官,从繁琐的政务中解脱出来,可老朱嫌这个助手太碍眼,还抢了自己的权利,于是干脆就把助手给炒了鱿鱼.

    可朱元璋却不明白.任何人若是妄图跟历史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对是要出苦头的.朱元璋是个很勤恳的荒地,可他的子孙未必会跟他一样啊!

    他的儿子朱棣抢了自家侄子的皇位后,有鉴于朝廷没有宰相,皇帝这份工作太过辛苦.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这怎么能行呢老子要找个助手才行,可宰相这个职位却早就被自己老爹给撤了.自己总不能跟老爹对着干吧这下朱棣有些坐腊了.

    不过不要紧,人的智慧是无穷,朱棣创造了另一个制度,那就是内阁首辅制度.就是设立内阁,内阁里设立有三到四个阁老,让他们来帮自己处理政务.这个内阁其实一开始只是相当于皇帝的一个秘书处,帮着处理文件而已,但随着朱棣死后,大明后面的历任皇帝那是耗子生仔,一窝不如一窝.这便导致了内阁的权利也越来越大,内阁权利的扩大也导致了文官集团权利的扩大.而文官集团又从哪来呢,其实就是从那些商人当中来.商人虽然大都唯利是图见钱眼开,但他们的目光还是有的.在大明朝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商人们都在默默的培养者家族子弟了,供他们念书,靠科举,这些家族子弟在考取了功名后第一个想到要回报的其实不是朝廷,而是自己的家族,这样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商人的势力也越来越大,最后演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试问商人权利如此之巨大,时不时的闹闹罢市对他们来说自然就不算什么了.

    方久铭提出了要罢市的构想后,大厅内的众商家想了想,觉得这样也好,给岳阳一个教训,让他知道这税是不能乱收的,要是你乖乖听话,说不定咱们还能赏你一块骨头吃,要是不听话,那就让你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看着众商家纷纷点头同意,方久铭脸上露出了笑容,在座的这些商贾里有粮商,盐商,还有不少人还经营着药品,布匹,皮毛,当铺,旅馆,钱业,茶业,仓库等诸务,只要这些人一旦同意罢市,那么整个浑源州立刻便会陷入瘫痪之中,届时朝廷一定会大为震怒,派人下来彻查,届时将那姓岳的削官罢职也只是顷刻间的事情.

    一旁的方英迪眼珠子一转,又想出了一个主意,他阴沉的笑了笑说道:"诸位,若光是商家罢市恐怕还显不出咱们的厉害,咱们不如在鼓动学署的学子们也来罢课,同时向朝廷禀报说岳阳迫害学子,有辱斯文,如此一来这动静就闹得更大了."

    "嘶嘶……"

    众人纷纷倒吸了口凉气,刚才方久铭还只是要罢市,事情虽然不小,但这要闹下来岳阳至多也只是削官罢职而已,可方英迪若是鼓动学署的学子进行罢课,并告他迫害学子,这样的罪名一旦被坐实,那可是要革职问斩的罪名啊,这也太狠了吧

    看到众人犹豫的目光,方英迪环视了众人一眼,冷冷一笑道:"怎么,诸位怕了吗"

    "方少爷,我等不是怕,而是不敢啊."这时,一名商贾摇头道:"咱们的学政廖大人为人古板方正,他是不会同意咱们鼓动学子们罢课的.若是再出什么乱子恐怕咱们也不好收拾."

    "不同意"方英迪狞笑了起来:"一个老学究而已有什么用各个学署或是书院里的学子大都是咱们商家子弟,他说不罢课就不罢课吗这个课咱们还罢定了!"

    当众商家们散去之后便开始行动起来,在接下来的几日里,整个浑源州表面上虽然平静,但暗地里确实暗流涌动,一场风暴眼看就要发生.

    浑源州淮山书院内,一个愤怒的声音充斥在一间学堂里,"商税之害,.显皇帝时己尽显无疑,一货一人,税而又税,杒膏咋髓,夫民不堪其命也……"

    "税者,祸害也.三晋之地原本就不比江南,地瘠民贫,岂能承此敲骨吸髓之盘剥宣威将军此举无异于与民争利,若真要处处收税,必然导致商困人稀,民生凋零,此举万万不可!"

    说话的是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一身儒衫,戴着四方平定巾,长相颇为俊雅,但此时他的脸上却是一股愤恨仇视的神情,眼中几乎要冒出火来,此人正是被岳阳赶出应州府的王成林.

    这两年王成林的日子可不好过,自从岳阳在应州府崛起后,王家为了避祸,在族长王守城的带领下,王家举家迁到了金陵城.王成林到了金陵城后,在家苦读了一段时间,竟然在去年的乡试里考中了举人.

    按照大明朝的规矩,举人那就已经有资格做官了.可是在明末的年代里各地的实缺实在太少,别说举人了,就是不少进士还在家里眼巴巴的等着呢,他一个举人想要等到放任实缺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去,经过他的老子王守城和大哥王成栋的再三活动,才给他在浑源州安排了一个教官的职位,不管怎么说,以他举人的身份教一教那些童声还是很容易的.

    但是好景不长,王成林刚到浑源州不久岳阳就跟着到了这里,当王成林听说岳阳担任了指挥同知,兼管应州府,浑源州等北路诸州府时,他的一个念头就是逃走,他很清楚当年他对岳阳做的那些事是多么的招人恨,若是让岳阳知道自己在这里当教官,恐怕自己的死期就在眼前了.

    不过在过了几日后王成林也渐渐从慌张中冷静下来,慢慢的他发现好像事情也没有那么严重,岳阳固然是当上了指挥同知,宣威将军,可他并不知道自己就在浑源州的学院里担任教官啊,毕竟人家可是堂堂从三品的大官,哪有兴趣打听他这个小虾米的念头,感情这几天自己都是在自己吓自己啊.

    回过神来之后,王成林心中不禁又打起了另外的主意,他决定要在这里好好的观察岳阳这个人,他要象毒蛇一样潜伏在岳阳的周围,只要有机会便要他一口,如今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当王成林听到学院里开始流传着岳阳要开始强行对城中的商贾收缴商税的时候,他知道机会来了.出身于大家族的他自然知道如今大明的商税是怎么回事,可以说这年头的商贾就没有不偷税漏税的,商人的势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地方官府也拿商人没辙,因为但凡只当地官府或是朝廷一旦有了要收税的念头,他们就会发动包括舆论,朝廷官员在内的力量来对你进行造谣,诽谤,甚至是诬陷,朝廷对于他们往往也只能是妥协了事.

    因此,王成林立刻便从摇身一变,从一个只会教书的教官变成了反对收税的急先锋,着召集起了他的学生开始大肆攻击起岳阳来.

    同时和王成林一起充当反对岳阳急先锋的还有另一名学政贾子珍,此人今年六十有二,家有良田数千亩,店铺十多家,按说也算是富裕之家了,但为人却是吝啬无比,平日里若非逢年过节家里连rou都不舍得多吃,可想而知这种人在得知了要朝自己收税后是多么的暴跳如雷义愤填膺了.

    在王成林慷慨激昂了一番后,这位老先生也颤巍巍的说道:"万历朝时商税之祸,老夫是亲身经历的.干戈载道,祸流四海,非困商,乃困民也.圣人有言,夺民之财,非生财之道也.生财之道,生之,节之,两端而已.加派之害不过税计,商税之害却以日计.征收商税,乃为夺民之财,此举天怒人怨,大明暗无天日,我山西北路也将破坏凋零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