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WYN
2004年11月,《生命签证》剧组已经开机2个月了,整个剧组的运转一直都很顺利。 在WYN当地,还有人记得当年何凤山先生帮助过犹太人的事迹,因此WYN政府和民众,都给予了一定的帮助。 比如说片中最为重要的场景,华国驻WYN领事馆。在政府人员的协调下,屋主终于同意拍摄,并且同意对房间进行一定的改造。 再比如说群演,虽然《生命签证》中没有什么大场面,但需要的群众演员还不少。比如说拍摄犹太人在华国领事馆门前排长队的时候,比如说拍摄一些反应当时真实的历史环境,特别是犹太人遭受迫害的镜头时,都需要有大量的群众演员。 还有最简单平常不过的盒饭以及住宿。这么大的剧组,每天的吃穿用行,需要多少的花销。在国内的时候,还要好一些。可是到了国外后,花销剧增。这还是指定的那家快餐公司,老板也是犹太人,因此给了一个优惠价,要不然价格还会更高。 这下子,陈一果终于是明白为什么去横店拍戏的剧组那么多了。因为省钱啊。 实际上,张国师一开始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去横店拍。但是横店没有那么多的外籍演员啊。仔细考虑了一番,张国师还是同意了陈一果最开始的建议,来WYN拍戏。花费高就花费高吧,大投资不一定能拍出经典的电影来。但经典的电影,往往都少不了大投资。 影片中,德语对话的事情,在陈一果的一再坚持下,张威平不得不也同意了。一开始的时候,张威平非常反对德语对话。因为剧中的华国演员,都不会德语,语言关是个大问题,尽管已经提前培训了一个月,但拍摄难度仍然很大,哪怕是老演员陈道铭,明明表演没有任何问题,却卡在语言上。而且德语,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接受程度都比不上英语。按照他的想法,最好把德语对话变成英语对话,这么一来市场接受程度更高,也容易获得高票房。或者后期配音,也好过这么一遍又一遍的NG。 张威平的话不能说有错,也的确是为了电影的票房和上映效果考虑。张国师和陈一果的观点是一致的,何凤山与妻子,与领事馆同事,与反派驻德大使的交流,是汉语,没问题。但剧中主角何凤山与反派纳粹军官的对话,必须是全德语;与剧中犹太人沟通时使用的语言,也必须是德语,而且不能是后期配音。 的确,英语的接受程度更高,在国外上映的时候,效果也能更好。但是这样修改后,就和真实的历史差距太大了。 何凤山是一位外交官,是华国驻WYN领事馆的外交官。作为一名外交官,用英语和一名纳粹军官沟通,和当地的犹太裔居民沟通,正常吗?这是很明显的剧情bug,是不可能成立的。 因此,哪怕很艰难,张国师和陈一果都坚持德语,必须是德语。还是那句话,经典不能有瑕疵,特别是这么样的瑕疵。他们都不允许因为语言问题,毁了这么一个好故事。 剧中何凤山先生的扮演,陈道铭也持同一观点。剧中,他的德语戏份是最多的。女主角的身份是何凤山先生的妻子,主要戏份都是和何凤山有关的,与犹太人或纳粹军官的戏份并不多,且这种镜头中多数充当背景,语言问题不大。男二号也是,他的剧情多数跟何凤山,跟驻德大使展开,没有太多的德语台词,问题也不大。 至于说主要反派-纳粹军官,其扮演者托马斯·克莱舒曼,他本身就是德国人,更加用不着担心德语发音的问题。 对于这位德国演员,应该怎么说呢,演技不错,精湛老道,把纳粹军官给演活了。是一位,非常敬业的演员。事实上,托马斯·克莱舒曼对自己的定位很简单,他就是一名演员。既然拿了片酬,就会听从导演的吩咐,很好的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但也仅此而已,不能奢望其付出更多。看得出来,他扮演这一类的角色十分的得心用手,而且也非常喜欢这个角色。 陈道铭一直都是一位非常敬业的演员,是一位真正的表演艺术家,这一点,在陈一果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 或许,很多人是通过方鸿渐这个角色喜欢上陈道铭的,也有人是看了康熙王朝,喜欢上陈道铭的。但陈一果最喜欢的角色,还是《我的1919》中的那位在巴黎和会上慷慨陈词,驳斥岛国无耻理由,维护华国利益的外交官-顾维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