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541章 码头工人总工会

第541章 码头工人总工会

    看到王承恩从房间内离去之后,吕琦这才向前向崇祯汇报道:“陛下,总督漕运兼管河道太监崔升同锦衣卫百户崔应元,今日各有密折送到了。品書網”

    朱由检头也没有抬便自然的说道:“念。”

    吕琦立刻从袖的暗袋掏出了两份奏折一一念给了崇祯听,崔升是红丸一案的当事人,又同魏忠贤交好,再加被天启册封为总督漕运兼管河道太监,干涉了官的职权,因此当崇祯登基之后,崔升受到的弹劾次数仅仅次于魏忠贤和崔呈秀两名阉党首脑。

    有明一代,漕运事务先是武臣督运,接下来是设立漕运总督,出现武兼管的局面。万历四十年,朝廷撤销了漕运总兵官一缺,从此漕运成了官独自管理的局面。

    到了天启时代,魏忠贤同官闹得不开心,生怕官掐住漕运给自己出难题,于是便设置了总督漕运兼管河道太监一职,监管漕运事务。

    漕运总督可以说是大明第一等的肥缺,每年漕运加河道维护,总督府经手的资金高达数百万两,但是漕运总督的年俸却低的吓人,从一品官担任漕运总督岁俸银仅180两。

    是以,凡是担任漕运总督的官员,不贪污腐败是不可能的。著名的东林党人李三才,从明万历二十七年至三十九年任漕运总督长达12年之久,而他的家财被有心人统计后,高达400余万两,其有多少出自漕运总督府的经费,也不言而喻了。

    官们花费了百年的时间终于赶跑了武臣,从而独立监管了漕运河道事务,对于天启派出内臣监管自己,自然是不愿意的。更何况这位总督漕运的监管太监还有一段黑历史,正好可以借来攻击。

    只可惜崇祯不是不谙世事的少年,出于后世的见识,他根本不相信没有监管的漕运总督能够管理好漕运和河道事务。让一个年薪200两不到的官员去管理一年数百万两的资金,还不准许朝廷另外设置监管机构,除非此人是海瑞还差不多。

    但是大明朝200多年,也出了一个海瑞。倒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皆是。天启派出一名太监监管漕运和河道,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措施。只不过历代皇帝派出内臣监管漕运和河道事务,都是时断时续,并不是一个常设职务。

    但是对于崇祯来说,他希望把这个职务固定下来,让总督漕运兼管河道太监府成为一个常设机构。因为漕运和河道事务实在是过于重要了,在海运还没有成气候之前,漕运是北京的命脉,一旦失去了控制,京城近百万民众和辽西、蓟州、宣大的边镇,会遇到粮食危机。

    在这种状况下,朱由检自然不会去处置崔升,换一个对漕运河道事务一无所知的新手。不过为了安抚那些官们,他还是任命了颇有声名的兵部侍郎杨一鹏,替换了此前依附于魏忠贤的漕运总督。

    当崇祯准备开启南北海运时,自然也开始对漕运事务进行摸底调查,准备作出一定的变革,让朝廷更好的掌控这条南北经济的命脉。想要对漕运进行变革,必须要降低漕运在大明经济生活的重要性。

    否则一旦漕运断,改革也难以维系了。替代漕运的备用方案,一个是海到天津的海运,另一个则是从京城到武汉的铁路建设。这两个方案都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分担漕运的巨大压力。

    而在这段时间之内,朱由检决定从漕运路线漕丁下手,12万5千正额漕丁加运河各码头的苦力,漕运事务关系到的运河漕丁和苦力足足有数十万之多。要是朝廷对漕运事务进行改革之际,这些漕丁被有心人煽动起来,对大明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而且即便这些漕丁不被人煽动,平日里困苦而看不到希望的生活,加他们基本都是目不识丁的盲,因此很容易会被白莲教之类的迷信组织所诱惑,又或者被那些民间会党所cao控。

    地方官府对于一二十个漕丁大约还具有威慑力,但是一旦数百千的漕丁抱团闹事,这些官员们第一时间想的,便是宁人息事了。江南地区打行横行于市,未尝不是地方官员怕事退让的表现。

    而北京到南京之间,大规模的运输人员物资,暂时还是只能依赖于这条运河。如果北方有事,而漕运被人所控制,这便等于崇祯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别人。因此在对漕运事务作出改革之前,朱由检需要先掌握大多数漕丁的思想状态,最好是能够控制在自己手。

    正是基于这一点的考量,崇祯才在去年秋命令,被降级为百户的崔应元前往临清协助崔升,于运河沿线各主要水陆码头建立码头航运工人协会,把各运河码头的苦力和漕丁组织起来。

    而今日崔升同崔应元两人的奏折虽然分别到达他面前,但是其内容却都差不多。从通州到杭州的72路水陆码头,其12处最大的码头已经建立了码头工人协会,入会人员几达3000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