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我不是汉献帝在线阅读 - 第二百四十二章 有恃无恐

第二百四十二章 有恃无恐

    鲜卑人的到来并未在朝中掀起什么轩然大‘波’,虽也有人认为应该答应鲜卑人的提议以彰显大汉的风度,不过这种要风度不要温度的言论刘协不感兴趣,那些人见刘协对他们的意见不予理会,也就明白了刘协的态度,便也跟着偃旗息鼓。,。

    大汉对与鲜卑结盟一事不感兴趣,这可急坏了正在等待消息的沙末汉。只是主动权掌握在大汉的手上,沙末汉就是再急那也是干着急,为了让大汉答应与鲜卑结盟,沙末汉上蹿下跳了好一阵子,拜访长安权贵送出重礼希望可以争取到这些人的支持,尤其是那些与刘协‘交’厚的重臣,那更是沙末汉下大力气拉拢讨好的对象。

    只是刘协尊重卢植、蔡邕那些当初对他帮助很大的朝中重臣,却不代表刘协就会对这些人言听计从,刘协是个主意很正的主,更何况卢植、蔡邕等人也不是些许金银就可以收买的,沙末汉这段时间的努力注定是场无用功。

    眼见自己的行为徒劳无功,沙末汉不得不开始自降价码。他原本来长安的目的便是拖大汉下水,与鲜卑联手对付正在崛起的羯人。说难听点就是来求救的,而且还是不怀好意的求救。

    而在刘协当面拒绝了结盟的提议后,沙末汉自然不可能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既然结盟不能让大汉出兵,那就只有称臣了。当了你大汉的小弟,那小弟挨人欺负了,你这个当大哥的是不是该出头了?

    沙末汉想的还是简单了些,刘协又不是傻子,更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性’格,怎么可能会因为鲜卑的一句愿意向大汉称臣就替鲜卑出头。不过沙末汉既然提出了新的提案,那刘协自然也不会直接拒绝,依旧以需要与群臣商议为借口,先稳住了沙末汉。

    等到沙末汉回去驿馆等候大汉的决定,刘协立马便将荀彧、郭嘉等人再次找了来,这回不仅仅是此时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当场,就连已经退休在家的卢植、蔡邕等老臣也被刘协请了过来一同商议此事。

    “看来鲜卑人很着急啊。”听完了刘协的讲述后,卢植捋须说道。在场的都是人‘精’,几乎都不需要刘协为他们分析,他们自己就能分析出个**不离十的结果。想当初鲜卑人对待大汉态度强硬,尤其是在弹汗山击败汉军以后,鲜卑人的嚣张气焰达到了顶点。好在那时的檀石槐突然身死,要不然大汉与鲜卑早已大打出手。而这些年大汉内部不稳,鲜卑也为了下一任单于一事争斗不休,两家都没顾上去寻对方的麻烦。等到轲比能逐渐成为鲜卑的代言人向大汉发难的时候,大汉这边的刘协也已经将实力发展到了拥有与鲜卑一战之力的程度。

    大汉与鲜卑的战争以轲比能的惨败而告终,鲜卑人也由此由强盛转入衰落。羯人的强势崛起,让鲜卑人的生存产生了危机。现任的鲜卑人首领素利不得不为了鲜卑人的生存向昔日的仇敌大汉低头。

    可问题是大汉为什么要帮鲜卑人?大汉不是冤大头!凭什么要帮助昔日的仇敌渡过难关,难道仅仅就是鲜卑终于肯向大汉低头称臣?这种只是形式上的面子工程,刘协一向不屑。一点实际的好处都没有,傻子才会答应。

    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臣子。正所谓上行下效,在务实的刘协手底下,有着一大批务实的官员,沙末汉仅凭称臣二字就想让大汉出兵,那是痴心妄想!

    “不知圣上觉得要让鲜卑付出何种代价才会出兵?”杨彪开口问刘协道。

    “称臣咱们大汉不稀罕,若是愿意归附,听从大汉的安排,那到时能够考虑一下。”刘协没有隐瞒这些肱骨,说出了自己的底限。听到刘协的回答,卢植微微皱眉,“圣上,鲜卑尚未山穷水尽,想让他们归附,恐怕不容易。”

    “没关系,羯人会帮助我们的。”刘协笑着说道。“诸位老师对如今草原上的事情有所不知,鲜卑已经日薄西山,而羯人正如红日冉冉升起。一代新人换旧人,羯人想要称霸草原,那鲜卑人就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鲜卑人的命运,要么被羯人亡族灭种,要么归附大汉成为我大汉的一分子,就如过去的匈奴、羌、氐等族一样。”

    听到刘协如此自信的回答,卢植、蔡邕等人微微点头。他们如今是了无遗憾了,年轻时看着大汉日渐式微,急在心里却又无计可施。空有一腔热血,但问题是皇帝却不稀罕,反倒认为他们是麻烦的根源。好在等到他们快要心灰意冷之际,刘协出现了,让他们看到了一丝希望,大汉也逐渐再次复兴了起来。

    封建社会,皇权至上,一个皇帝的好坏,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刘协还是命好,大汉虽然式微,但忠心大汉的人还是大有人在。而且当时的大汉只有内忧却无外患,利用皇帝的身份,拥有后世记忆的刘协可以比别人更直接的找寻到可用之人。

    无论什么时候,人才都是最重要的。正是因为拥有了大批的可用之人,刘协才能顺利的完成初期的布局,从而一点点让大汉再次复兴。

    刘协平时没什么架子,甚至给人一种不似人君的感觉。哪个皇帝有事没事的时候自称我的,刘协不在意这些,只有在面对关系不怎么亲近的人或是大朝会那种正式的场合才会自称朕。

    称呼这种东西并不重要,刘协不管自称什么,他都是大汉天子,都是大汉复兴之主,而其他人也可以从刘协的自称看出他对身边人的态度。对待像卢植、蔡邕这些老臣,刘协一律称呼先生或是老师,而对待荀彧、郭嘉这类近臣,那称呼也就变成了直呼表字,自称也就成了我,只有对待江东、荆南那些割据一方的诸侯使者或者是沙末汉这样的异邦使臣时,刘协才会自称朕。

    既然大汉的天子没有被鲜卑人的表象所欺骗,那卢植、蔡邕等老臣自然就不需要再担什么心,静静的听着荀彧、郭嘉等朝堂中坚力量的议论,一种后继有人的感觉油然而生。

    “卢师,蔡师,你们别就是听着呀,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呗。”刘协有些无语的看着卢植、蔡邕等人。

    “圣上,有文若、奉孝这些人为圣上出谋划策,又何须老臣多言。”卢植微笑着答道。

    “是啊圣上,文若、奉孝等人已经将老臣心中所想说了出来,老臣又何必多此一举。若是没有旁事,还请允许老臣告退。”蔡邕也在一旁开口道。

    “……蔡师,别人能走,唯独你不能走,有点事情需要跟蔡师说。”刘协本来答应让卢植、蔡邕这帮上年纪的老臣先行离开,既然人家不愿意开口,那留着也是‘浪’费人家的时间,只是忽然想起了一事,连忙对蔡邕道。

    “哦?何事?”蔡邕闻言不解的问道。

    “呃……不方便在这说,等一会还请蔡师随我回后宫详谈。”

    “哦,那老臣就等一会。”蔡琰点了点头,坐在座位上不再言语。

    其实刘协等人要商量的事情并不多。眼下鲜卑人还没认头,想再多也是无用。刘协与荀彧、郭嘉等人商议的事情,主要还是大汉若是决定出兵所需要提前做的准备。当然出兵的前提就是鲜卑人愿意归附大汉,否则大汉绝不出兵。除非羯人吃饱了撑的选择在这时来主动招惹大汉。

    等到事情商量的差不多了,其中的细节自有荀彧、郭嘉等谋臣去仔细推敲得失,刘协则带着蔡邕去了后宫。

    “蔡师最近过得不错?”刘协亲手为蔡邕倒了一杯茶,问蔡邕道。

    “……圣上,有话就请直说,不必来这些虚的。”如今蔡邕除了身上挂着几个闲职吃着朝廷的俸禄外,并不担任任何实职,所以与刘协说话也比较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