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乱世枭雄在线阅读 - 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定都之辩和国号之争

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定都之辩和国号之争

    魏刀儿接到王君临的王旨之后,才明白杜小风闯了天大的祸。

    所以,他被王君临罢免了钢刀营主将之位,不管是面上还是心中都不敢有半点怨言。

    毕竟,他虽然不是主将了,但这不影响他统领钢刀营的人马打仗,而只要他暂代这主将之位,再立下功劳就迟早会转正不是。

    同时,魏刀儿在第一时间将当时参与灭杀火家满门的将士全部编入了敢死队,在当天便让去爬云梯攻打庐江郡城。

    而且在得知那火怀明如今正在做的事情之后,魏刀儿更是明白自己打下淮南这两郡的功劳算是没了,甚至还不能抵消这次过错。

    所以,在接下来攻打庐江郡城中,魏刀儿更加卖力。

    而负责攻打北城和西城的李子通同样急于立下大功,以得到王君临的重视,毕竟他已经听说了,王君临马上要立国称帝了,可是自己还没有被王君临接见过。所以,他也是卯足了劲的攻城。

    这样一来,这庐江城坚持了七天时间,便被攻破了。

    杜伏威当场战死,守军八万死伤约一半,剩下的全部投降了。

    同一时间,川蜀一地的徐世绩、陈咬金率领瓦岗营和黄少秋率领的海豹营,将川蜀南边三个郡也从萧铳的手中夺了过来,将梁军杀的杀,驱赶的驱赶。

    至此,整个长江以北,除了李世民的关中和洛阳一带之外,已经全部是王君临的地盘。

    而按照计划,立国称帝也终于提到日程上来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时机已经成熟,下面地盘越来越大,摊子太大,军队越来越多,再不立国不利于体制机构的高效运转。

    另一方面,王君临称了帝,他下面的文武官员们才能正式封官、封爵、立勋,这有利于稳定人心。

    当然,这也与李世民那边已经传来要立国称帝的消息也有关系。

    立国称帝的事情提上议程之后,杜如晦、房玄龄、魏征、裴世矩、虞世基等文官便跟打了鸡血似的动了起来。

    首要之事,就是定京都所在。

    范阳郡虽然是远东军的发家之处,但放眼整个天下还是偏僻了一些,不管从地理位置,还是历史底蕴,亦或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来说,都不适合立为京都。

    而天下间最适合京都所在的长安和洛阳又恰好在李世民的手中,不得不说,冥冥之中好像李世民真的是真命天子似的。

    最后,几个文臣商量了好些天,认为只有扬州勉强能够暂时作为京都所在。

    首先,扬州本来就被称为江都,是原大隋朝的陪都,甚至因为杨广南下江南之后,一直是当成京都的,皇宫、朝廷官衙宅子,乃至大臣的府邸都是现成的。

    其次,扬州是当世经济文化的中心,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口丰富,且人口众多。

    第三,扬州因为挨着长江和大运河,是南来北往交通枢纽所在,而远东军水师庞大,战舰无数,关键时刻走水路可以极快的调兵遣将,将部队投送过去,非常有利于眼下争夺天下的局面。

    最后,便是因为远东军眼下主要对手———位于江南的梁国。接下来,远东军势必要动用大批军队伐梁,朝廷中枢若是距离太远,比如在范阳郡,这一来一回,即使军情府有飞鹰用来传信,但也非常不利于指挥和控场。

    毕竟兵贵神速不是。

    而扬州就不一样了,就眼下来说,几乎已经是前线了。

    当然,若是换成其他皇帝和臣子们肯定会担心京都太过靠近前线战场,不利于国本稳固。

    可是,不管是对王君临,还是对远东军来说,都强势得一塌糊涂,不光是王君临从来不担心这一点,即使是他麾下的文武官员也从来没有人有过这方面的担心。

    不过,自从王君临将立国称帝的事情提上日程之后,他麾下重要人物这些日子便变得异常繁忙。

    可以说,远东军相关衙门和官吏已经全力运作,整个统治机器都隆隆开动起来,着手准备建国大事。

    即使是这几年一直以来比较清闲的王君临也忙得昏天黑地,光是学习一些帝王礼仪,从穿衣到坐姿等言行举止,这其中的讲究太多了。

    没办法,古代结个婚都有一堆的规矩礼节,放在后世估计能够把人烦死。

    更何况立国称帝这等大事,而且这种事情就跟新郎官一样,绝不可能让其他人替王君临去做,毕竟要当皇帝的是他。

    当然,王君临也可以不用去理会,也没有人敢不听他的话,强行逼迫他。

    但是,王君临有时候就是吃软不吃硬。

    每一次杜如晦、房玄龄、魏征等人跟死了爹似的脸色异常沉重的跪下求他,王君临不忍心看着麾下重臣这个样子,只好随了他们的意思,继续按照一位对礼非常有研究的大儒和一名隋朝时期活到现在的宫中老太监的意思去训练学习。

    不过,最近杜如晦、房玄龄、魏征、裴世矩和虞世基、李靖等人真正的重心在国号上面。

    这国号可比生个娃起名字重要多了,为此杜如晦等人还成立一个临时研究讨论组,吸纳了朝野内外相关人才,翻越大量史记典故,进行研究讨论。

    只是,这一帮人辩论了足足一个月,经常辩论到最后成了问候对方祖宗的吵架,甚至还有一次打了起来,但就是还没有定下用什么国号。

    没办法,由自己最终决定了一国的国号,这等荣誉已经是文人眼中可遇不可求的最高荣誉,为此撕破脸皮,或者直接不要脸,斯文扫地,都在所不惜。

    甚至是杜如晦、房玄龄和魏征这等牛人也不能免俗。

    终于王君临受不了这些文人的做事效率了,他召集麾下众臣,在扬州原来杨广的皇宫、如今已经被改为大政殿的大殿之中,商议国号一事,并且提前说明,今天国号必须要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