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七十四节 外交战场(1)

第三百七十四节 外交战场(1)

    美洲的战况周琅并不意外,这里的政治上是皇太子负责,军事上则是新生代骨干将领黄求还cao刀建立,军事制度完备,跟国内没什么区别。

    即便有英美西班牙三国在这里争锋,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最多退缩到落基山脉,敌人再怎么强也不可能打过落基山脉,只要本土动员起来,抽调力量投射到美洲,到时候英美西班牙就是把所有男人都压上来也没用。

    重点还在本土,本土至今没有遇到攻击,但却一直无法安心,不能抽调力量支援美洲。

    无法安心的原因在于一直无法确定俄国人的意图。

    俄国之前提出了一个要求,他们要求中国的铁路公司和矿业公司,将位于俄国的铁路和西伯利亚的矿山交换俄国。这些都是因为当年的贷款抵押给中国的,当然债务还是要还的,而这些矿产和铁路,也在向俄国政府纳税。还给俄国可以,周琅可以答应,但是要俄国购买这些公司的资产,这些公司投入巨资打造的矿山和铁路,不能平白交出去。

    当然白给也可以,中国政府可以承担这笔赎金,替俄国人掏这笔钱。但需要签订一个条约,那就是必须等中国跟英美西班牙之间的战争状态结束之后,才能够履行协议。潜台词其实就是要求俄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但俄国人拒绝了。

    俄国既想白白拿走这些资产,又不想付钱,还不想给中国一个安全保证,这种作风,根本就是敲诈。因此双方一直谈不拢。跟俄国谈不拢,就不敢贸然将本土的军事力量抽调到其他地区,无法去印度作战,无法去美洲作战。因为俄国軍队数量庞大,中国一直维持着一支30万人左右的战兵部队,而俄国的现役部队数量高达50万人。当然中国战兵部队的装备水平是远胜俄军的,火力至少是俄军的两倍,后勤补给等等也更加完善。

    法国的态度也没有明确,从法国国内传回来的消息显示,中国跟英美西班牙开战之后,法国舆论是十分兴奋的,民间普遍不喜欢英国人,而法国官员的态度也相当友好,很显然这是一次联合中国夺取地中海制海权的良机。但法国最高层不知道什么原因,还在犹豫。或者是在观望,想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参战。毕竟英国海军留在其他国家海军心中的阴影实在是太浓烈了,对方不管是优势还是劣势,似乎总能打赢海战,如果中国海军空有纸面实力,却无法战胜英国海军的话,法国参战就没什么意义。

    对法国来说可能没什么意义,但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只要法国向英美西班牙宣战,那么就足以震慑许多国家不敢加入这场世界大战中,法国在比利时独立革命中体现的实力,已经显示他们重新恢复了实力,派出个十来万軍队不是问题。那么普鲁士、奥地利就得掂量掂量一旦参战后,是不是会被法国从背后攻击。对英国来说,只要法国参战,哪怕法国海军不给力,只能龟缩在港口中,英国海军主力也不敢离开本土,他们必须防备法国偷渡英吉利海峡小小的突袭一下英国。

    奥地利十分油滑,高唱和平调调,似乎对战争没什么兴趣,可如果有机会,他们也是有可能出兵的,就看英国人愿意付出什么了。但奥地利参军的可能性比俄国要低,因为无论如何他们都无法从中国身上直接得到利益,除非英国人许诺击败中国后,把苏伊士运河交给奥地利,但这又是不可能的事情。

    普鲁士暂时也保证中立,也确实找不到他们参战的理由,英国的收买是有极限的,普鲁士人向来务实,虚无缥缈的海外利益恐怕无法打动他们,瓜分波兰更多的是俄国的意愿,普鲁士虽然也想参与瓜分波兰,但更愿意波兰独立,帮他们当着俄国。而且由于波兰主要是过去的俄属波兰,因此这次瓜分中,九成土地都归属了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只喝了一点汤水而已。

    英国能给与普鲁士,并且让普鲁士心动的利益是什么,最专业的外交官也很难猜到。

    在亚洲地区,英国人也活动频频,其中最重要的是占领波斯、两河流域的满清帝国。

    英国领事这段时间积极拉拢满清高层,这个被从中原驱逐出去,却死灰复燃的势力,如今态度十分难测。

    满清这两年来,在两河流域进行了巨大的政治变革。这里过去是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生活的大多数人是从阿拉柏半岛迁居过来的阿拉柏部落。满清的到来,经济也改变了,人口也改变了。

    两河流域本是人类最早出现的农业区,这里出现了基于农业的最早的国家形态,出现了人类最早的城市,被大多数历史学家公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源头。巴格达这个历史名城,在三四千年前的古巴比伦文明时期,就被认为拥有50万人口;到了大食时期,巴格达的人口高达100万,跟当时唐朝的长安城并列。古代的城市,不可能脱离周边农业基础而存在,因此当时两河流域相应的人口恐怕也是非常密集的,估计一千万绝对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