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阅兵:沧海桑田
0314阅兵:沧海桑田 骑兵师尾随战车部队行进。 走在前边的是三个骑兵团方队,而后是一个骡马拖曳的75毫米野炮营。各梯队的军马毛色整齐划一,或全红,或全白,或全黑,三色相间;骑在马上的指战员,身着草绿色军装,手握钢枪,腰挎战刀。 共历时两个半小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威武雄壮的阵容展现在人民面前,为新中国的开国盛典献上了一份厚礼,让世界为之震惊。 宣告:中国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受欺负受凌辱的国家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站在**广场,王亮能够回想起曾经在这里举行的每一场大阅兵仪式。 因为曾经在这里举行过的阅兵仪式王亮几乎都参与其中。 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1959年建国整整十周年,新中国每年都会在**广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庆阅兵。 1950年,国庆阅兵最壮观的景象是骑兵部队驾驭一千九百匹白马以六路纵队通过**广场。 1951年,国庆阅兵出现了民兵大队,他们都是华北老解放区民兵代表。 1952年,国庆阅兵公安部队首次参阅。 本次阅兵最具有特点的是,民兵大队的成员来自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手里拿着新式的作战武器。 摩托化步兵方队乘坐的并不是汽车,而是一百六十辆摩托车,霸气侧漏。 “1952年的阅兵仪式我没能参加,因为当时的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朝鲜战场上同美军作战。这一年国庆阅兵式上,空中梯队与地面部队形成了强大的立体阅兵阵容,展现了中国国防力量的不断增强,其为抗击外来侵略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王亮道。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王亮感慨。 属于一代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青春不在喽! 一直到1953年的国庆大阅兵,朱德一直担任检阅式的最高执行首长。 1953年,国庆阅兵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使用的还是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在朝鲜战场上可谓是大放异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喀秋莎火箭炮装备给了我们志愿军的炮兵,先后有八个喀秋莎火箭炮团在志愿军兵第21师的统一指挥下参战,喀秋莎,多么美丽的一个名字啊,她给美帝及其走狗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沉重的打击。” 说喀秋莎,王亮忍不住想要多讲几句。 “记得那是1952年10月30日的黄昏......” 上甘岭,朝鲜半岛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一个小村庄。 1951年的第五次战役就发生在这里,由于当时进行了相当惨烈的拉锯战,双方的炮火几乎把整个村庄夷平,成为一片废墟。 战役之前当地的居民全数离开,使该小村落本身对战斗没有价值。 暮色苍茫,寒风袭人。 由于志愿军常常选择在黄昏发起进攻,所以南朝鲜军便把每天下午五点到八点这个时间段称作为噩梦。